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请开启后继续
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第二版)

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第二版)

  • 作者
  • 江桂斌 等编著

样品前处理对于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质量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仪器水平和分析技术的不断提高,样品前处理已成为整个分析过程的瓶颈。《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第二版)系统地介绍了当前国际上各种先进样品前处理技术,全书共分十二章,包括目前应用广泛且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膜分离、低温吹扫捕集、微波消解和微波辅助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免疫亲和固相萃取...


  • ¥99.00

ISBN: 978-7-122-25442-9

版次: 2

出版时间: 2023-09-01

图书介绍

ISBN:978-7-122-25442-9

语种:汉文

开本:16

出版时间:2023-09-01

装帧:精

页数:425

编辑推荐

1.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研究员主编 2.样品前处理对于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质量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仪器水平和分析技术的不断提高,样品前处理已成为整个分析过程的瓶颈。 3.由于环境样品具有被测浓度低、组分复杂、干扰物质多、同种元素以多相形式存在、易受环境影响而变化等特点,通常都要经过复杂的前处理后才能进行分析测定。

图书前言

前言
样品前处理对于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质量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仪器水平和分析技术的不断提高,样品前处理已成为整个分析过程的瓶颈,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2003年,在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编著出版了《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一书,得到读者肯定。十几年过去了,这本书所总结介绍的环境样品前处理方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一些实验室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不同的分析方法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新的技术不断出现,使得本书的修订与再版十分必要。本版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当前国际上各种先进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以求为从事环境样品方法研究、分析监测和其他有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第2、5、7、8、9、11章改动较大,文献进行了更新;第4、6、10章部分更新,文献也进行了更新;第1、3、12章更新内容很少。从内容分配方面,本书前八章介绍了目前应用广泛或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微波萃取、超临界萃取、免疫亲和、吹扫捕集和连续流动液膜萃取等新技术,后几章结合典型有毒化学污染物如二吖恶英、多氯联苯、有机金属化合物等讨论了这些化合物的前处理方法,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同仁参考。
和第一版一样,本书的完成也是分工协作的结果。参加本书的写作人员均来自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一线,书中大多数内容正是笔者及其同事和研究生正在从事的研究,其中所选若干图表来自笔者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清华大学化学系郁鉴源教授、陈培榕教授对书稿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笔者的学识水平所限,加上一些领域的技术并不成熟,无论从理论上还是技术方面都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完善,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指正,在此表示诚挚谢意。

江桂斌
2015年9月1日于北京
第一版前言
样品前处理对于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质量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仪器水平和分析技术的不断提高,样品前处理已成为整个分析过程的瓶颈,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鉴于国内目前在环境样品前处理方面资料甚少和广大读者的需要,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当前国际上各种先进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以求为从事环境样品方法研究、分析监测和其他有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本书前八章介绍了目前应用广泛或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微波萃取、超临界萃取、免疫亲和、吹扫捕集和连续流动液膜萃取等新技术,后四章结合典型有毒化学污染物如二吖恶英、多氯联苯、多环芳烃、有机金属化合物等讨论了这些化合物的前处理方法,力图使从事相关工作的同仁有所裨益。 
本书的完成是分工协作的结果。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均来自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一线,书中大多数内容是作者及其同事和研究生正在从事的研究,所选若干图表来自作者实验室的最新结果。天津大学肖新亮教授对书稿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笔者的学识水平所限,加上一些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无论从理论上还是技术方面都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完善,书中存在的纰漏、不足甚至错误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指正。 

江桂斌
2003年8月于北京

作者简介

江桂斌,1957年11月生于山东莱阳,籍贯山东莱阳。分析化学、环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1987年、1991年先后获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博士学位。1989~1991年在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化学所作访问学者,1994~1996年在比利时Antwerp大学化学系完成博士后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中心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环境化学》杂志主编,《色谱》杂志副主编,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青年科学家小组”和国基金委创新群体“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形态、环境过程与毒理”学术带头人,国家973顾问组成员,国家纳米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成员,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副主编和“Chemosphere”,“Anal. Chim. Acta”, “Intern. J. Environ. Anal. Chem.”等杂志编委。《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化学进展》等期刊编委。

精彩书摘

样品前处理对于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质量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仪器水平和分析技术的不断提高,样品前处理已成为整个分析过程的瓶颈。《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第二版)系统地介绍了当前国际上各种先进样品前处理技术,全书共分十二章,包括目前应用广泛且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膜分离、低温吹扫捕集、微波消解和微波辅助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免疫亲和固相萃取等新技术及其发展现状,此外,还结合典型有毒化学污染物如二吖恶英、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有机金属化合物等讨论了它们的前处理方法。各章均提供了大量的样品处理应用实例。
《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第二版)可供环境化学、分析化学科技工作者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及其他行业的分析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样品采集前的考虑与准备2
第二节水样的采集方法4
一、水样的采集4
二、水样的预处理6
三、水样的贮存7
第三节沉积物样品的采集方法8
一、沉积物样品的采集8
二、沉积物的预处理和贮存9
第四节大气样品的采集方法9
一、气溶胶(烟雾)的采集9
二、大气沉积物11
第五节生物样品的采集方法11
一、采样11
二、样品处理及贮存11
第六节洁净实验室12
第七节几种有机金属化合物的贮存13
参考文献13
第二章固相萃取技术15
第一节固相萃取的原理和特点15
一、传统样品预处理方法15
二、固相萃取的原理15
三、固相萃取的特点16
第二节固相萃取的步骤16
一、固相萃取柱或盘的预处理17
二、加样或吸附18
三、干扰杂质的洗涤18
四、洗脱和分析物的收集19
第三节固相萃取的吸附剂19
一、固相萃取对固定相的要求19
二、常用固相萃取的吸附剂21
第四节固相萃取的装置53
一、固相萃取柱构造53
二、固相萃取的过滤装置58
三、磁性固相萃取装置59
四、固相萃取的自动化61
第五节固相萃取的理论及方法开发64
一、固相萃取的理论64
二、固相萃取的方法开发66
第六节金属离子的固相萃取70
一、金属离子的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吸附剂71
二、金属离子的螯合型固相萃取吸附剂71
三、基于疏水性相互作用的固相萃取76
第七节固相萃取的展望84
参考文献85
第三章固相微萃取技术95
第一节固相微萃取技术概况95
一、SPME的发展概况95
二、纤维SPME的装置95
三、纤维SPME萃取头96
四、纤维SPME的操作过程98
五、纤维的老化99
六、纤维的清洗100
第二节纤维SPME理论100
一、纤维SPME的基本原理与数学模型100
二、影响萃取效率的因素及提高萃取效率的方法102
第三节纤维SPME技术的发展110
一、纤维及其涂层的研制110
二、纤维SPME应用的后续分析仪器115
第四节纤维SPME的应用117
一、SPME在环境分析领域的应用117
二、SPME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122
三、SPME在医药卫生领域中的应用123
四、SPME技术在化工领域中的应用126
五、SPME技术在金属及准金属化合物形态分析中的应用127
六、SPME在其他方面的应用133
第五节毛细管固相微萃取技术134
一、毛细管SPME的装置与操作过程134
二、毛细管SPME原理的数学模型136
三、毛细管SPME的应用138
第六节固相微萃取技术的优势与不足139
参考文献140
第四章膜分离技术146
第一节膜分离过程146
一、膜的定义146
二、膜和膜分离过程的分类147
第二节膜分离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148
一、渗析148
二、电渗析149
三、膜过滤149
四、膜萃取150
第三节支载液体膜萃取150
一、支载液体膜萃取的原理150
二、支载液体膜萃取装置151
三、支载液体膜萃取的影响因素152
四、联用技术与自动化154
五、在环境样品预处理中的应用154
第四节连续流动液膜萃取159
一、基本原理159
二、影响因素161
三、联用技术与自动化163
四、在环境样品预处理中的应用165
第五节微孔膜液液萃取167
第六节聚合物膜萃取169
第七节结论与展望170
参考文献171
第五章低温吹扫捕集及相关技术174
第一节概述174
一、低温吹扫捕集技术的发展174
二、吹扫捕集技术与其他新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比较175
第二节工作原理及仪器介绍176
一、吹扫捕集的原理及操作步骤176
二、影响吹扫捕集吹扫效率的因素177
三、商业化仪器介绍178
第三节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179
一、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及其常用前处理技术179
二、吹扫捕集技术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182
三、水蒸气对吹扫捕集技术的影响及其消除方法191
第四节吸附捕集技术在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的应用192
一、挥发性有机化合物192
二、挥发性硫化物193
三、挥发性氮化物和磷化氢193
四、挥发性有机金属和准金属化合物194
参考文献195
第六章微波消解和微波辅助萃取技术198
第一节微波消解和微波辅助萃取的作用机理198
第二节微波消解和微波辅助萃取装置199
一、微波消解和微波萃取容器200
二、微波炉202
三、连续流动微波消解系统203
四、液相色谱柱后在线微波消解系统204
第三节影响微波消解和微波萃取的因素205
一、消解和萃取溶剂的影响205
二、消解和萃取温度的影响206
三、消解和萃取功率及时间的影响207
四、样品基体的影响207
第四节微波技术在环境样品和生物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208
一、微波消解用于元素总量分析的样品前处理208
二、微波萃取用于有机金属化合物形态分析的样品前处理213
三、微波萃取用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样品前处理219
四、微波萃取用于其他化合物的样品前处理225
参考文献226
第七章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231
第一节概述231
一、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发展231
二、超临界流体萃取的优点232
第二节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232
一、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232
二、超临界流体萃取系统234
三、操作模式234
第三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影响因素236
一、不同萃取流体的影响236
二、温度和压力的影响236
三、萃取时间的影响237
四、超临界流体的流速和样品颗粒大小的影响237
五、溶解度的影响237
六、基质的影响238
七、萃取流体及分析物的极性影响238
八、水的影响238
第四节超临界萃取的理论模型239
第五节提高超临界萃取效率的方法241
一、改性剂的作用241
二、衍生反应242
第六节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收集技术247
一、溶剂收集247
二、固相收集248
三、液固联用收集249
第七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农用化学品方面的应用249
第八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分析方面的应用251
第九节超临界萃取技术在金属及形态分析方面的应用253
参考文献255
第八章免疫亲和固相萃取技术259
第一节概述259
第二节抗体的制备261
一、半抗原的设计与人工抗原的制备263
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264
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265
四、多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的比较270
五、抗体的选择270
第三节免疫吸附剂271
一、固相载体材料的选择271
二、免疫吸附剂的制备273
三、抗体的结合密度275
四、非固相免疫吸附剂275
第四节免疫萃取步骤277
一、免疫萃取的一般过程277
二、洗脱条件的选择278
三、离线免疫萃取280
四、在线免疫萃取281
第五节免疫亲和萃取柱的性能评价283
一、免疫吸附剂的容量283
二、回收率284
三、交叉反应性285
四、使用寿命286
第六节应用举例287
一、环境水样中多环芳烃(PAHs)的免疫亲和萃取287
二、土壤样品中阿特拉津及代谢产物的免疫萃取287
三、工业废水中染料及中间体的免疫萃取288
四、真菌毒素的免疫萃取288
五、多残留免疫萃取290
第七节展望291
参考文献291
第九章二口恶英样品的前处理技术294
第一节方法概述294
一、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测定二吖恶英类297
二、我国二吖恶英类的分析研究现状及展望302
第二节环境样品的采集和保存304
一、环境样品的采集、保存及有效期304
二、固体废物焚烧炉烟气的采集方法305
第三节样品提取技术308
一、经典提取技术308
二、提取技术的新进展309
第四节样品的净化310
一、色谱柱的制备311
二、不同种类色谱柱的作用312
第五节分析测试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313
第六节我国典型二吖恶英类分析实践316
参考文献317
第十章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样品的前处理技术322
第一节概述322
一、多氯联苯323
二、多环芳烃324
第二节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样品的前处理技术326
一、各种环境介质及其特征327
二、萃取技术328
三、净化及分类分离技术341
第三节与PAHs和PCBs有关的EPA方法345
一、EPA方法简介345
二、SW-846系列方法346
三、8000系列347
参考文献348
第十一章有机锡化合物前处理方法353
第一节有机锡化合物的萃取方法355
第二节有机锡化合物衍生技术359
第三节有机锡化合物的净化技术371
第四节有机锡化合物的气相色谱分析法372
一、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技术372
二、气相色谱与原子吸收联用373
三、气相色谱与微波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联用374
四、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376
第五节有机锡化合物的液相色谱分析法376
一、液相色谱分离与原子光谱联用技术377
二、液相色谱分离与ICPMS联用技术377
三、液相色谱分离与光度检测器联用技术379
第六节其他分离测定方法380
第七节有机锡形态分析质量控制382
第八节展望387
参考文献387
第十二章金属样品的前处理技术392
第一节样品分解392
一、溶解法393
二、熔融法393
三、湿灰化法393
四、干灰化法394
五、高压消解395
六、其他技术395
第二节分离和富集396
一、沉淀分离法397
二、溶剂萃取分离法398
三、离子交换分离法398
四、蒸馏、挥发分离法398
第三节不同样品中金属总量测定的前处理技术399
一、气体样品399
二、水样400
三、土壤和底泥样品401
四、生物样品402
五、植物样品402
第四节常见有毒金属(汞,砷,硒,铬,铁,锰等)形态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技术403
一、汞403
二、砷406
三、硒409
四、铬411
五、铅413
六、锑414
七、锡418
八、镍419
九、镉419
十、铊420
参考文献421

发送电子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