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请开启后继续
重大科技项目的过程管理及协同机制研究

重大科技项目的过程管理及协同机制研究

  • 作者
  • 陈强、鲍悦华、程妤 等著

随着人们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认识的不断提高,国家各行各业对科技投入的力度正在逐年加大,支持了很多科技项目,取得了很多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它们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力量,越来越依赖于研究与发展工作。由此可见,要提高国家的科技竞争力与综合实力,要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益,就必须大力加强科技研发项目的管理工作。 本书将在一定程度上很好...


  • ¥38.00

丛书名: “中国科技管理若干重大问题研究”“中国科技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系列研究成果

ISBN: 978-7-122-05854-6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09-06-16

图书介绍

ISBN:978-7-122-05854-6

语种:中文

开本:16

出版时间:2009-06-16

装帧:平装

页数:170

图书前言

  重大科技项目事关国运和民生,引领国家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其实施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创新型社会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如何提高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一直为政府相关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所关心,许多有识之士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本书主要就重大科技项目管理中作者所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在所难免。
  本书首先对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在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比较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编著者选择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的管理实践作为分析对象。而后以平行的方式,分别对重大科技项目管理中的过程监控、资源配置模式、领先度跟踪系统设计、基于网络化组织的内部协同机制、人员组织与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最后提出了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模式变革路径设计的基本思路。
  本书由同济大学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陈强教授总体策划、拟订大纲并组织编写。第1、4、6章由鲍悦华、陈强编著;第2、8章由程妤、陈强编写;第3章和第5章分别由陈柯宇和张琳在陈强指导下完成编写;第7章由段永瑞编写。另外,陈柯宇对本书做了大量的文字整理工作。最后由陈强统一定稿。
  本书的出版得到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科技管理若干重大问题研究》(066921084)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项目《中国科技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06DZ22924)的支持。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同济大学的尤建新教授、吕才明教授、吴广明教授、霍佳震教授、张亚雷教授、朱德米教授、陈翌副教授、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整车集成开发室主任张立军博士、上海市科委体改处刘俊彦处长、上海市教委科技处副处长周景泰博士以及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的朱岩梅博士、邵鲁宁博士等分别以不同方式给予了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尽管各位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倾注了许多心血,但由于学术视野和专业水平的局限,书中一定还有诸多不足之处,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指正。另外,除了已注明的参考文献外,本书在写作过程中还吸收了其他一些文献的观点,在此一并向其原作者表示感谢。对于作者而言,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真心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和科技管理工作者能关注并加入这一意义深远并富有潜力的研究领域,与作者一同摸索前行。
陈强
2009年5月1日于杭州玉皇山

精彩书摘

  随着人们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认识的不断提高,国家各行各业对科技投入的力度正在逐年加大,支持了很多科技项目,取得了很多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它们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力量,越来越依赖于研究与发展工作。由此可见,要提高国家的科技竞争力与综合实力,要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益,就必须大力加强科技研发项目的管理工作。
  本书将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指导科技项目的管理工作,首先对于欧盟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比较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的管理实践,对重大科技项目管理中的过程监控、资源配置模式、领先度跟踪系统设计、基于网络化组织的内部协同机制、人员组织与管理以及风险控制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最后提出了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模式变革路径设计的基本思路。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科技管理及相近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或专业学位学员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科技管理领域教学、研究及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欧盟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经验及启示1
11德国重大科技项目管理2
111德国的国家创新体系与科技管理体制2
112德国重大科技项目管理详述4
113德国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对我国的启示8
12瑞士科技项目管理11
121瑞士科技管理主要部门及职能12
122瑞士科技项目管理详述20
123瑞士科技项目管理对我国的启示26
13欧盟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评估28
131重大科技项目评估的方法与类型29
132科技项目评估的流程32
133科技项目评估的服务性与评估标准34
134欧盟科技项目评估对我国的启示39
第2章重大科技项目的过程监控45
21电汽车重大科技专项介绍46
211专项意义与立项背景46
212研发目标与资金来源47
213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48
214研发成果与成果转化50
22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的监控体系设计52
第3章重大科技项目的资源配置模式59
31重大科技项目的概念及特征60
32科技资源及科技资源配置的概念61
321科技资源的概念61
322科技资源配置的概念62
33重大科技项目资源配置模式64
34重大科技项目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70
341评价指标70
342评价方法77
第4章重大科技项目领先度跟踪系统设计81
41重大科技项目及其领先度82
42重大科技项目领先度的评价路径84
43重大科技项目领先度跟踪体系的设计87
第5章基于网络化组织的内部协同机制89
51重大科技项目管理中网络化组织的构建90
511网络化组织理论90
512网络化组织的构建原则92
513网络化组织的实施与管理95
52重大科技项目管理中内部协同机制的构建97
521协同机制理论97
522内部协同机制的构建流程100
523内部协同机制的效率106
53电动汽车项目网络化组织的内部协同机制现状112
531项目组织管理体系112
532项目组织中内部协同机制的问题114
533项目网络化组织的内部协同机制改进116
第6章重大科技项目的人员组织与管理121
61研究人员选择、研究团队组织122
611学术带头人的选择122
612研究团队的组织124
62合作与交流机制的构建126
63研究人员的加入与退出机制128
631研究人员的加入机制129
632研究人员的退出机制129
第7章重大科技项目的风险管理133
71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134
72重大科技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136
721重大科技项目风险的类型137
722重大科技项目风险的特点142
723重大科技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143
724实施重大科技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144
725重大科技项目的风险成本146
73重大科技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147
731风险识别147
732风险评估149
733风险对策规划155
734风险控制156
735风险监督156
第8章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模式变革的路径设计159
81我国目前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的现状160
811项目监督中的问题161
812项目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162
82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模式的变革162
821重大科技项目的参与者163
822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模式164
823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模式的变革路径168
83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模式变革的保障措施169

发送电子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