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重点介绍了研究生读研期间需要掌握的技巧方法,涵盖读研的意义、导师选择、文献阅读、课题选择与设计、学术论文撰写与发表、学术规范、学术交流、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另外还涉及时间管理、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重要课题。本书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全面而实用的指南,能够帮助研究生在学习、科研、心理等方面获得成长,通过阅读这本书,研究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研究生阶段的任务和要求,掌...
本书重点介绍了研究生读研期间需要掌握的技巧方法,涵盖读研的意义、导师选择、文献阅读、课题选择与设计、学术论文撰写与发表、学术规范、学术交流、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另外还涉及时间管理、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重要课题。本书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全面而实用的指南,能够帮助研究生在学习、科研、心理等方面获得成长,通过阅读这本书,研究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研究生阶段的任务和要求,掌握必要的方法和技能,为未来的科研之路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可供准备或已经在攻读研究生的学生参考使用,尤其适合环境、化学、物理、材料、生物等研究性专业的学生参考使用。
马臻,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专长环境催化,发表学术论文210多篇。在报刊和书籍发表教育方面文章260多篇。获得“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优秀博客大奖、优秀博文大奖、入围博文纪念奖,获得“第六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优秀作品三等奖,“2022年上海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优秀作品一等奖和两个二等奖。2022年,讲授的研究生课程“学术规范和科研技能”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很多学生在高校、研究所读研(本书中的“读研”包括读硕士和读博士),也有很多本科生面临“是否读研”的选择和纠结。读研是学生在学业上要求上进的表现,但这往往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不知道如何寻找研究课题和实验切入点、不会设计实验、不会分析数据、不会写论文固然是读研常见的问题,此外很多研究生还缺乏角色认知,不清楚读研和读本科的本质区别,缺乏科研动力,较难平衡科研和课外活动、职业发展(考证、实习、应聘面试)的关系,进而产生诸多困惑。研究生的困惑不仅包括学业方面的困惑,还包括职业发展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惑。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和困惑,那么研究生的读研体验和实际利益将会受到影响,甚至有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把握好时间节奏、没有掌握读研方法,而不能正常毕业或者毕业时没有获得学位证。等到他们经历了种种“磨难”再回过头看,就会感叹自己在读研期间犯了很多错误,有很多教训。 1994~2001年期间,我在复旦大学化学系读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那时,研究生和导师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研究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具体的科研上,“科研生存技能”并不被强调,至少没有课程专门讲授设计实验、撰写论文、做报告等“科研生存技能”。2001~2006年期间,我在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读博士,除了读过Robert A. Day和Barbara Gastel写的 How to Write and Publish a Scientific Paper(6th edition)之外,几乎没有阅读关于“科研生存技能”的书。当时我忙着做实验、写论文,我对研究生做科研的了解基本上停留在“通过亲身实践,慢慢积累经验”的阶段。当然,当时的导师在指导我改论文以及与我日常交谈时,也会陆陆续续传授一些“科研生存技能”。 2006~2009年期间,我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读了很多关于科研生存技能的书,比如Write Like a Chemist:A Guide and Resource、A PhD Is Not Enough!: A Guide to Survival in Science、Who Wants to be a Scientist?: Choosing Science as a Career、On Being a Scientist: A Guide to Responsible Conduct in Research、Survival Skills for Scientists、The Art of Being a Scientist: A Guide for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ir Mentors、The Chicago Guide to Your Career in Science: A Toolkit for Students and Postdocs、At the Helm: A Laboratory Navigator、Making the Right Moves: A Practical Guide to Scientific Management for Postdocs and New Faculty。我认识到:在科技职场取得成功,不仅需要操作仪器之类的实验技能,还需要更加广泛意义上的“科研生存技能”,包括撰写论文、做学术报告、时间管理、沟通协调、指导研究生、申请科研项目等。 2009年回到复旦大学任教后,经过几年的积累,我在2016年开出“学术规范和科研技能”研究生课程。这门课并非单纯讲学术规范,也并非单纯讲论文写作,而是以“读研(科研)”为主线,通过授课、案例讨论、课后阅读、视频学习、学生分享、总结撰写等,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技能和写作能力,加强学术伦理教育,端正学风,提高科研素养,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该课程获批复旦大学2015~2016年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2017年复旦大学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建设项目、2020年复旦大学FIST课程项目、2021年复旦大学FIST课程项目、2021年复旦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项目、2021年复旦大学研究生课程配套教材建设项目、2022年复旦大学FIST课程项目。在2022年,该课程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本人成为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023年,该课程被评为复旦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标杆课。该课程开出了研究生专业选修课、全校研究生公共选修课、暑期FIST课程。2016~2024年已有1000多人修读,学生主要来自环境系、化学系、物理系、高分子系、生命科学学院等十多个理工、医科院系。 通过课程教学和指导研究生实践,我认识到现在研究生面临很大的压力、很多的困惑,导师对指导学生也比较头痛。每年都有大批研究生进校并进入各个课题组,导师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对研究生开展系统化的读研方法、科研方法、论文写作、学术规范的培训。于是,“公共导师”就有了“市场”。但这种系统化的针对读研的“公共指导”不能脱离教师的本职工作来开展,而要和讲授相关的研究生课程(比如“学术规范和科研技能”课程)或者自己从事的学生工作(比如担任研究生辅导员)结合起来。并且,“公共指导”的内容要符合中国国情——不能照搬照抄国外关于“科研生存技能”的书,而要在“公共导师”自己指导研究生、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明白新时代国家的需求,明白国内研究生的特点以及他们面临的问题,进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并且,时间管理以及为人处世方面的指导也是很重要的。 《读研有方——研究生科研与学习指南》是我自己亲历了读研、做博士后和指导研究生后经验的结晶,也是我讲授“学术规范和科研技能”研究生课的成果。本书既可以作为“学术规范和科研技能”类研究生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以为广大研究生和导师提供参考。有志于读研的本科生也可以阅读本书。本书有部分内容取自我在《中国研究生》《大学生》《科技导报》《科学新闻》《中国科学报》《上海研究生教育》《时代人物》发表的文章,也有部分内容源于我发在科学网博客的文章。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编辑促成本书的出版,也感谢复旦大学研究生院资助本书的出版(2021年复旦大学研究生课程配套教材建设项目)。 目前国内图书市场上已经有一些关于读研和做科研的书,比如《高质量SCI论文入门必备——从选题到发表》《读研究生,你准备好了吗?》《高质量读研:教你如何写论文、做科研》等,这些书从不同的侧面给研究生读研和做科研提供了指导。 需要指出的是,研究生不可能有很多时间逐一阅读所有的相关书籍,因为毕竟要把大量时间花在做科研上;做科研和写论文是研究生的主要任务。因此,选择一两本有针对性的书籍开展学习非常重要。另外,任何一本关于“科研生存技能”的书对于研究生来说都不是“万能药”。学生在读研之前和读研的过程中都可以读这样的书,但很多事情还需要自己去做,很多书中的道理要在遇到事情之后才会有更深的认识。 如果有任何关于本书的问题,可以给我写电子邮件,我的联系方式是zhenma@***。也可以关注我科学网博客的日常更新。 马臻 2024年元旦
第1章 读研总论 1.1 读研的意义和要求 001 1.2 学业、科研、职业发展概述 008 1.3 选导师的准则和方法 015 考虑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课题/考虑师生能否“匹配”/和导师面谈时要问清楚/侧面打听,避免进“火坑” 1.4 和导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021 沟通不畅,会使师生彼此都难受/如何与导师沟通?/拓展阅读——研究生如何与导师相处 1.5 处理好和课题组同学的关系 031 1.6 本章小结 034 第2章 查阅文献 036 2.1 查阅文献的目的 036 2.2 文献检索和管理 038 2.3 读文献的注意事项 039 目的明确,读文献要有针对性/读综述和读实验论文相结合/精读和泛读相结合/输入和转化、输出相结合/读文献要仔细/理性辨析文献/拓展阅读 2.4 本章小结 043 第3章 做科研 045 3.1 确定科研方向和研究题目 045 拓展阅读 3.2 设计实验和开展实验 049 实验设计:不战而屈人之兵 /做实验: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时间管理:要聪明地工作/拓展阅读——别把文献当成“爹” 3.3 准备中期考核 056 文书写作:内容和文风/中期考核汇报:结构和注意事项 3.4 从中期考核中得到反馈 060 3.5 课题方向的延续和转换 061 3.6 本章小结 063 第4章 撰写学术论文 065 4.1 论文写作导论 065 关于论文写作的几个认识误区/科研论文是怎么来的?/如何提高科研论文写作水平?/论文的形式和骨架/论文总体写作思路/拓展阅读 4.2 引言的写作 070 要让人感到你的研究“师出有名”/引言写作的注意事项和要点/关于引言写作,我再给你捋一遍/拓展阅读一/拓展阅读二——指导博士生走出科研“迷宫” 4.3 实验结果部分的写作 079 结果部分的基本概念/安排好图表的“出场”顺序/下笔要拿捏好轻重/英语写作注意事项 4.4 讨论部分的写作 082 根据实验结果提炼要点,展开讨论/比较自己和别人研究结果的异同/提及研究结果的“言外之意”和潜在应用/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展望后续研究/拓展阅读 4.5 其他部分的写作 087 摘要部分写作/结论部分写作/参考文献 4.6 写文献综述 095 按照方法、类型、体系、组成、路线、反应分别进行叙述/按照时间推演或者逻辑顺序进行叙述/少见的方法:“马桥词典”法/拓展阅读 4.7 论文撰写和修改 100 4.8 论文投稿 103 投稿的流程/几个典型的问题/拓展阅读——从审稿人角度谈:你的论文为何被退稿? 4.9 回复审稿意见 111 逐条回复审稿意见/应对审稿人不要犟,而要有策略 4.10 校对清样 115 4.11 本章小结 117 第5章 学术规范 5.1 做科研的学术规范 119 拓展阅读——做科研的难点和乐趣 5.2 写论文的学术规范 124 5.3 论文署名的学术规范 126 5.4 论文投稿的学术规范 129 5.5 确定论文作者单位地址 131 5.6 科研合作 132 拓展阅读——念好科研合作这本难念的经 5.7 审稿的学术规范 137 5.8 本章小结 141 第6章 学术交流 6.1 课题组组会交流 143 6.2 学术会议报告 144 报告的结构/PPT设计制作/报告者的现场表现/报告的准备/拓展阅读 6.3 听报告 150 6.4 学术会议上与专家的交流 151 6.5 本章小结 152 第7章 时间管理 7.1 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153 7.2 时间管理的窍门 154 从信忠保老师的一篇博文谈起/拓展阅读一——做科研不顺?没时间找工作?解密读研时间管理/拓展阅读二——读研要使巧劲儿 7.3 本章小结 166 第8章 做事规范和职业发展 8.1 做事规范 168 拓展阅读一——换位思考,落到实处/拓展阅读二——在科研中学会做事/拓展阅读三——指出研究生思考问题的误区、盲区,促其成长 8.2 职业发展 180 应聘面试实务/拓展阅读一——研究生职业发展:要做个有心人/拓展阅读二——研究生就业:你准备好了吗?/拓展阅读三——应聘面试要学会“讲故事”/拓展阅读四——关于进高校工作,研究生需要知道的那些事 8.3 本章小结 201 第9章 毕业 203 9.1 关于正常毕业和延期毕业 203 拓展阅读--理性分析博士生延期毕业现象 9.2 学位论文写作和注意事项 209 总体策略/写学位论文注意事项/学位论文常见问题 9.3 毕业答辩 214 9.4 本章小结 216 第10章 撰写科研论文之外的通俗文章 218 10.1 通俗文章写作的重要性 218 10.2 如何撰写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通俗文章 219 经验介绍型文章/经历型文章/教育述评 10.3 通俗文章写作的几点经验和注意事项 225 增加文章的“立体感”/写好文章的导语/特别注意文章的立意/提高写作水平的实践/拓展阅读一——一个研究生导师的困惑/拓展阅读二——科研职业路上的决策/拓展阅读三——研究生生涯发展和课题组生存发展: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拓展阅读四——参加学术会议的乐趣和现实压力 10.4 本章小结 242 第11章 结束语 243 科研和生活,都不是理想化的/不要耍小聪明/要摒弃“学生心态”,走向成熟/每颗子弹都有自己的归宿/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附录 使用的已经发表文章 247
ISBN:978-7-122-46294-7
语种:汉文
开本:16
出版时间:2025-01-01
装帧:平
页数: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