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请开启后继续
近代基础化学实验(梁渠)

近代基础化学实验(梁渠)

  • 作者
  • 梁渠 主编

本书选编实验的特点是集新颖性、实用性、多科性为一体,内容涵盖四大化学,但又不严格区分各分支学科,希望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能够获得感性认识,掌握实验技能和综合理论分析方法,提供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力求反映近年来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即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实验内容涵盖新物质制备、天然产物提取、产物的结构与性能测试等。为提高学生借鉴和利用文献资料进行科学研...


  • ¥26.00

ISBN: 978-7-122-02678-1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5-03-03

图书信息

ISBN:978-7-122-02678-1

语种: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03-03

装帧:平装

页数:224

内容简介

本书选编实验的特点是集新颖性、实用性、多科性为一体,内容涵盖四大化学,但又不严格区分各分支学科,希望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能够获得感性认识,掌握实验技能和综合理论分析方法,提供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力求反映近年来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即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实验内容涵盖新物质制备、天然产物提取、产物的结构与性能测试等。为提高学生借鉴和利用文献资料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本书特别增加了网络化学资源及双语实验内容。本书可作为化学、应用化学及近化学化工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亦可供相关的科研工作者参考。

图书前言

实验是人类研究自然规律的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能、制备和变化规律的科学。纯物质的分子中所含的元素及其含量,分子中原子间的结构关系,混合物中各物质组分、结构及其含量,各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各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各种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等都需要通过化学及物理实验认识、测定、验证。因此,可以说化学是一门起源于实验的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课程学习和化学学科研究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随着化学学科的发展,人们将有关化学的错综复杂的现象、知识、规律、理论进行分门别类,形成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分支学科。它们相应的实验分为四个分支学科的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主要是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的组分、含量、结构的测定方法;有机和无机化学实验主要研究无机物、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和制备、分离、提纯方法;物理化学实验主要研究物质的物性测定和各种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方法。这种学科的科学分类使人们学习化学知识和方法时,容易掌握各分支学科的内在规律和它们之间的差异。但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能和制备是有内在联系的,各分支学科间的联系也是不可分割的。学科之间的综合也是研究和应用中另一个重要的科学方法,近代科学发展的交叉趋势正说明了学科综合的重要意义。科学研究,特别是实验研究,从方案制订、手段使用、现象观察、理论总结等各个环节都不是单一学科能够胜任的,要求人们具有综合各学科的知识、理论、技能的能力。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本教材在实验内容上不严格区分四大化学分支学科,希望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能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和综合理论分析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能巩固化学理论知识,为后修课奠定必要的基础。学习化学实验要明确以下几点。1学习化学实验课程的目的通过本课程应在实验操作技术、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处理等方面得到训练;提高独立思考、进行实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格细致、追求真理的科学作风;加深对已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理解,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2学习化学实验课程的方法(1)预习为了使实验课取得良好效果,实验前必须进行预习,阅读、理解实验教材、教科书及参考书的有关内容,尤其对于设计型实验,还需查找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实验原理、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写好实验预习报告(包括实验要求、程序、实验记录准备),实验前经教师检查,预习合格方可进行实验。(2)实验化学实验必须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正确的方案和熟练的技能是实验成功的基础。实验技能是长期实践中逐步训练获得的。要重视实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尊重实验结果。在实验中必须做到:认真操作,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细心观察现象,完整、准确地进行测量;及时、如实地做好实验过程记录。实验课中应勤于思考,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和测定的规律,独立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必要时可以在老师指导下解决。实验课后,认真、独力地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与基本原理,主要实验步骤,现象、结果记录,数据处理(包括计算、列表、作图),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讨论。结果讨论中要针对本实验情况,讨论实验现象、测量结果误差、实验方法和操作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本书力求反映近年来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即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的比例。综合型实验是通过现代实验技术(通常包含了四大化学的综合内容)来完成物质的制备、结构及性能测试的一类实验;而设计型实验则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文献查阅、化合物样品制备、性质测定和结构推断。这两种类型的实验能极大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因为它们需要学生的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更主要的是需要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将无法完成此两类实验。这克服了验证型实验的中药似的“照方抓药”的不足。本书选编的特点是集新颖性、实用性、多科性为一体,内容涵盖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实验内容有制备新物质、天然产物的提取、产物的结构与性能测试等,特别增加了网络化学资源及双语实验内容,以提高学生借鉴和利用文献资料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有成都理工大学基础化学教学部和化学实验示范中心的李绛、王关民、闫书一、万涛、刘光灿、徐进勇、胡子文、李奕霖、王岚、马晓燕等,在此表示感谢。限于编者的水平,本书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08年5月

目录

第1章实验须知及实验方法1
11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1
12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1
13实验的误差和数据处理基本要求4
14正交试验方法8
第2章基础实验12
实验21过氧化氢分解热的测定12
实验22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16
实验23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18
实验24电离平衡21
实验25溶解平衡23
实验26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26
实验27配位化合物的结构测定(磁天平法)30
实验28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35
实验29双液气液平衡相图的绘制37
实验210溶液配制和酸碱滴定39
实验211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模型(CAI实验)41
实验212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合成和结构测定43
实验213第一过渡系元素(一)(钛、钒、铬、锰)47
实验214第一过渡系元素(二)(铁、钴、镍)50
实验215熔点的测定52
实验216薄层色谱55
实验217正溴丁烷的制备58
实验2182甲基2己醇的制备60
实验219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62
第3章综合实验65
实验31含铬废水的处理65
实验32碘盐的制备与检验68
实验33比色法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70
实验34地下水总硬度及钙离子含量的测定72
实验35茶叶中提取咖啡因74
实验36硫酸亚铁铵的制备76
实验37过氧化钙的制备及含量分析78
实验38植物中某些元素的分离和鉴定80
实验39荧光纯硫酸锌的制备83
实验310溶液中各价态锰的生成及吸收光谱86
实验311由含银废液制取硝酸银89
实验312钴和镍的离子交换分离及分光光度法测定91
实验313ZnSO4盐中微量铜的分离富集及测定93
实验314多波长数据线性回归光度法同时测定微量锌和锰95
实验315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分离和鉴定98
实验316苯频那醇的光化学制备及重排反应100
实验317以甲苯为原料的多步骤合成103
实验318用苯甲醛作原料的多步合成106
实验319黄杨叶中β胡萝卜素的提取、分离和测定110
实验320DTA法绘制二组分相图113
实验321气相色谱法测定液体蒸发热116
实验322昆虫信息素2庚酮的合成119
实验323香料“结晶玫瑰”的合成121
第4章设计实验123
实验41从铜制备二水合氯化铜123
实验42酸牛奶的酸度和钙含量的测定125
实验43葡萄糖酸锌的制备127
实验44水热法制备纳米SnO2微粉129
实验45氯化铵的制备130
实验46由二氧化锰制备碳酸锰132
实验47酱油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134
实验48荧光光度法测定蔬菜水果中维生素B2的含量136
实验49两种昆虫信息素4甲基3庚醇和4甲基3庚酮的合成138
实验410一种局部麻醉剂——利度卡因的合成139
实验411测定蛋黄中胆甾醇、卵磷脂和脂肪酸的近似含量141
实验412驱虫剂——N,N二乙基间甲苯甲酰胺的合成142
实验413卟啉环系与冠醚的合成143
实验414萘在硫酸铵水溶液中的活度系数测定144
实验415金属在海水中阴极极化曲线的测定145
实验416γAl2O3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活性测定146
第5章双语实验148
51The usage of depression of freezing point to determine the glucose’s 
molecular weight148
52Determining the coordination number of【Ag(NH3)n】+ complex ion152
53Preparation of medicinal sodium chloride and examination of impurities’
 limitation156
54Preparation and content assay of zinc gluconate162
55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he s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164
56Crystallization: purification of crude benzoic acid and phenanthrene167
57Column chromatography: isolation of pigments from spinach171
第6章化学文献与网络化学资源176
61化学化工文献的种类176
62网络化学资源179
第7章常用仪器使用方法185
71布鲁克TENSOR 27红外光谱仪185
72旋转蒸发仪188
73WRS1B 型数字熔点仪188
74差热分析仪191
75FMA磁天平195
附录198
参考文献214

发送电子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