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四大化学实验有机地融合起来,配合理论课程的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内容包括基础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 本书适用于化学工程、应用化学、环境工程、轻化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工程、材料科学等相关专业使用,也可作为从事化学实验的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化学人才培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教学思想发生了重大变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树立人才质量意识。高等教育要加快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调整专业结构和设置,使学生能够尽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目前国内的本科化学实验教材很多,但由于各学校的教学重点、学科发展方向、实验设备及条件差异较大,所以很难找到普遍适用的实验教材;多数情况是不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基本要求,结合学校的自身特点,编写适合本学校使用的实验教材。如果四大化学实验课程均有自己的教材,而实验课程的学时又有限,教材的使用率不是很高,且有相当的内容互相重复,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负担,也造成较大的浪费,学生意见较大。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经过调研,编写出版《基础化学实验》教材,该教材包含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的实验基本要求、实验内容、常用化学数据、常用实验试剂的配制方法等内容,同时,根据我校多年的科研成果,适当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该书将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同时,对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亦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将工科轻化工类的传统四大化学实验有机地融合起来,配合理论课程的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采用注重基础知识、注重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方式,循序渐进,加强能力的培养。所选用的实验内容,涵盖了教育部教学基本要求的所有内容,而且,综合化学实验部分是结合我校和当前国内的一些研究热点、前沿,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研究领域的最新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能够更快地适应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以科研促进教学,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最新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充分享受到科研对教学带来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科研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育。其中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的开设,是我们总结近年教学、科研成果而编写的,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综合能力大幅度提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该教材适用于化学工程、应用化学、环境工程、轻化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工程、材料科学等轻化工类工学相关专业使用。 本书由大连工业大学翟滨、王岩主编,于长顺、杨大伟、许绚丽为副主编。参加编写的有:翟滨(第1章),王岩(实验六十七、六十九、七十四、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杨大伟(实验五十五、五十九、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于长顺(实验八十、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八十四、八十五、八十九),许绚丽(第2章21、22,第3章,附录一~附录八、附录十~附录二十),李明慧(第2章23,实验三十九、四十、四十一、四十二),郭宏(实验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付颖寰(实验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朴红善(实验五十、五十一、五十二,附录二十一~附录二十五),侯传金(实验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五十三、五十四),赵君(实验六十、六十六、七十、七十一、七十二、七十三),于春玲(实验六十四、六十五、七十五),戴洪义(实验六十八、七十九),尹宇新(第2章24,实验六十二、六十三,附录九,附录二十六~附录三十五),邵国林(实验六十一)。高世萍、于智慧、廉锁原、闵庆旺、石晶、吕丽、尹军英等参加部分内容的编写、修改工作。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大连工业大学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基础化学教学中心的广大教师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在此我们编写小组表示深深的谢意! 限于编者水平,书中不当之处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0年4月
第1章基础化学实验基本知识1 11基础化学实验的目的、学习方法1 第1章基础化学实验基本知识1 111基础化学实验的目的1 112基础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1 113化学实验报告的正确书写方法2 114实验数据处理方法5 12化学实验室规则及安全常识10 121化学实验室的工作规则10 122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常识10 123化学试剂的使用规则11 124化学实验室的常见事故的处理11 第2章基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13 21基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13 211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13 212实验室常用的加热方法14 22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常用仪器使用方法16 221实验试剂、标准溶液的配制和使用16 222实验试纸、滤纸的使用方法19 223实验室中溶解、蒸发、浓缩、结晶方法20 224实验室分离、过滤、洗涤、干燥方法21 225电子天平及试样的称量方法25 226pHs2型酸度计26 227721型、72型可见光分光光度计29 23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31 231磨口仪器的连接与装配31 232蒸馏、分馏、水蒸气蒸馏、减压蒸馏38 233萃取与洗涤、干燥、升华47 234熔点测定与温度计的校正52 235薄层色谱、柱色谱、纸色谱55 24物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常用仪器使用方法60 241温度和温度计60 242温度控制装置68 243热电偶和电阻温度计71 244大气压力计74 245交流电桥和电导池,电极和盐桥的制备与处理78 246电导和电导率的测量技术及仪器82 247阿贝折光仪86 248旋光仪89 249精密数字温度温差仪92 2410数字式电子电位差计95 2411表面张力测定仪96 2412饱和蒸气压测量装置98 2413ST16B示波器100 2414JX3D型金属相图(步冷曲线)实验装置104 2415真空技术及真空泵107 2416气体钢瓶和减压阀110 第3章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111 31无机及分析化学基本实验111 实验一玻璃管的加工及酒精喷灯、煤气灯的使用111 实验二硫酸亚铁铵的制备114 实验三粗硫酸铜的提纯115 实验四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质116 实验五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118 实验六滴定分析容量器皿的校准124 实验七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体积比较126 实验八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标定128 实验九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129 32无机及分析化学提高实验130 实验十电势滴定法测定醋酸含量及解离常数130 实验十一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31 实验十二溶液中钙、镁混合离子含量的测定132 实验十三返滴定法测定铝含量134 实验十四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35 实验十五硫酸铜溶液中铜含量的测定136 实验十六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37 实验十七水溶液中COD的测定138 实验十八莫尔法测定溶液中可溶性氯化物140 实验十九重量法测定氯化钡中钡含量141 实验二十离子交换法分离Co2+和Cr3+142 实验二十一离子交换法测定硫酸钙的溶度积常数144 实验二十二分光光度法测定碘化铅的溶度积常数146 实验二十三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盐酸中微量铁148 实验二十四邻二氮菲合亚铁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150 实验二十五磺基水杨酸合铁(Ⅲ)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152 实验二十六六水合钛(Ⅲ)晶体场分裂能的测定154 33金属元素的性质实验156 实验二十七铬、锰微型实验156 实验二十八铁、钴、镍微型实验159 实验二十九铜、银微型实验161 实验三十锌、镉、汞微型实验163 实验三十一锡、铅、锑、铋微型实验166 实验三十二阳离子混合溶液的分离鉴定168 34综合性、系列性实验169 实验三十三碳酸钠的制备与纯度分析169 实验三十四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和组成测定171 实验三十五茶叶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分离鉴定173 实验三十六含锌药物的制备与分析174 实验三十七固体超强酸的制备与表征176 实验三十八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制备178 第4章有机化学实验180 41有机化学基本实验180 实验三十九环己烯的制备180 实验四十正溴丁烷的制备181 实验四十一乙酸正丁酯的制备183 实验四十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制备185 实验四十三乙酰苯胺的制备187 实验四十四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189 42有机化学提高实验191 实验四十五正丁基苯基醚的制备191 实验四十六己二酸的制备193 实验四十七环戊酮的制备196 实验四十八肉桂酸的制备196 实验四十九肉桂酸乙酯的制备198 43有机化学系列实验199 实验五十对硝基苯甲酸的制备199 实验五十一对氨基苯甲酸的制备201 实验五十二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202 实验五十三溴乙烷的制备203 实验五十四溴化四乙基铵的制备204 实验五十五7,7二氯双环【410】庚烷的制备205 44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207 实验五十六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207 实验五十七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209 实验五十八从烟叶中提取烟碱212 45设计性实验213 实验五十九固体酸催化合成有机酸酯214 第5章物理化学实验220 51物理化学基本实验220 实验六十燃烧热的测定220 实验六十一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224 实验六十二二元液系相图227 实验六十三二元合金相图229 实验六十四电解质溶液的电导232 实验六十五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235 实验六十六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239 实验六十七液体黏度的测定242 52物理化学提高实验244 实验六十八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244 实验六十九分配法测定碘碘化钾配合反应的平衡常数245 实验七十蔗糖水解248 实验七十一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速率常数测定250 实验七十二液体表面吸附量的测定253 实验七十三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257 实验七十四黏度法测定高分子化合物的摩尔质量258 实验七十五溶胶的制备及电泳262 实验七十六胶体溶液的制备和性质264 实验七十七电渗268 53综合设计性实验270 实验七十八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微型绿色实验)270 实验七十九微型反应器对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测定272 第6章综合化学实验274 实验八十气相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274 实验八十一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与色谱联用技术评价催化剂活性276 实验八十二吡啶类、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制备及表征279 实验八十三离子液体【bmim】PF6在萃取含酚废水中的应用280 实验八十四咪唑类离子液体在裂解反应中的应用282 实验八十五沸石分子筛的水热合成及其比表面积的测定284 实验八十六沸石分子筛(HZSM5)催化合成乙酸丁酯、乙酸乙酯287 实验八十七锆钛复合超强酸制备与催化酯化乙酸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89 实验八十八锆系(锆、锆钛、锆锡钕)超强酸制备与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 酯性能测试290 实验八十九La、Eu磷酸盐发光材料的制备与表征292 附录295 附录一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295 附录二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295 附录三国际单位制的一些导出单位295 附录四国际单位制词冠296 附录五一些基础化学常数296 附录六国际原子量表296 附录七常见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表297 附录八常用基准试剂299 附录九水的饱和蒸气压表299 附录十弱酸的解离常数(29815K)300 附录十一弱碱的解离常数(29815K)301 附录十二常用酸、碱的浓度301 附录十三常用酸、碱的质量分数和相对密度(d2020)302 附录十四常用指示剂302 附录十五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303 附录十六pH标准缓冲溶液304 附录十七特殊试剂的配制304 附录十八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29815K离子强度I=0)305 附录十九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305 附录二十常见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E307 附录二十一常用有机溶剂沸点、密度表308 附录二十二略语表309 附录二十三常用无机化合物物理常数表310 附录二十四常用有机化合物物理常数表314 附录二十五恒沸混合物330 附录二十六不同温度下水的黏度η和表面张力γ337 附录二十七水的折射率(钠光)337 附录二十八几种有机物的蒸气压338 附录二十九液体的折射率338 附录三十不同温度的水的折射率ntD338 附录三十一无限稀释离子的摩尔电导339 附录三十二凝固点降低常数Kf339 附录三十三饱和标准电池在0~40℃内的温度校正值ΔEt339 附录三十四镍铬镍硅(镍铬镍铝)热电偶的热电势340 附录三十五KCl溶液的电导率κ342 参考文献343
ISBN:978-7-122-08813-0
语种:中文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10-09
装帧:平装
页数: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