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请开启后继续
基础化学(李淑华)

基础化学(李淑华)

  • 作者
  • 李淑华 主编

本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结合各相关专业的特点和后续课程的教学需要,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突出重点、加强基础;教材内容具有针对性、现代性和实用性;构建了适用于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基础化学》教材新体系。 本书介绍了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化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并将四大化学平衡与定量化学分析中的四大滴定有机...


  • ¥28.00

ISBN: 978-7-122-01329-3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5-10-10

图书信息

ISBN:978-7-122-01329-3

语种: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10-10

装帧:平装

页数:284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结合各相关专业的特点和后续课程的教学需要,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突出重点、加强基础;教材内容具有针对性、现代性和实用性;构建了适用于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基础化学》教材新体系。
本书介绍了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化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并将四大化学平衡与定量化学分析中的四大滴定有机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对各种基本化学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对理论的阐述通俗易懂、简明精练;内容更切合高职高专教学的需要,是一本具有特色的高职高专教材。
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院校轻纺、化工、环境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还可作为职工培训教材。

图书前言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迫切需要与之适应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根据高职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以及高职高专学生应具有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编写了本教材。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院校轻纺、化工、环境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专科层次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
本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结合各相关专业的特点和后续课程的教学需要,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突出重点、加强基础,构建了适用于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基础化学》教材新体系。
本书介绍了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化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并将四大化学平衡与定量化学分析中的四大滴定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各种基本化学分析方法注重强化实际应用,对理论的阐述力求做到通俗易懂、简明精练,避开复杂的数学公式的推导,着重定义及数学表达式的物理意义及使用条件的阐述;教学内容更切合高职高专教学的需要,是一本具有特色的高职高专教材。
本书中以“*”号标示的为选学章节,不同院校可以根据专业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各章后附有阅读材料,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本书由李淑华主编并统稿。其中第一、二章由黄徽编写,第三章由周君编写,第四、第十章由顾晓梅编写,第五章由李淑华和顾晓梅共同编写,第六~九章、第十二章由李淑华编写,第十一章由周林芳编写。另外,为配合本教材的教学需要,配套的《基础化学实验》同时予以出版。
鉴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衷心希望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7年8月

目录

第一章物质及其聚集状态1

第一节气体1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
二、气体分压定律3
第二节溶液及其浓度表示法5
第三节稀溶液的依数性7
一、蒸气压下降7
二、沸点升高8
三、凝固点降低9
四、渗透压9
第四节胶体10
一、分散系10
二、胶体的制备11
三、胶体的性质12
四、胶体的结构14
五、胶体的稳定性和聚沉14
第五节表面现象15
一、表面张力15
二、表面活性剂16
三、固体表面的吸附17
阅读材料纳米技术20
本章要点22
思考题与习题23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础25

第一节基本概念25
一、系统与环境25
二、状态和状态函数26
三、过程与途径26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27
一、内能、热和功27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28
三、焓28
第三节热化学29
一、热化学反应方程式29
二、盖斯定律30
三、标准摩尔生成焓31
第四节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31
一、化学反应的自发性31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32
三、熵和熵变32
四、吉布斯函数33
阅读材料“永动机”的骗局35
本章要点36
思考题与习题36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39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39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39
二、反应速率理论简介41
三、基元反应和基元反应速率方程43
第二节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45
一、浓度(压力)对反应速率的影响45
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45
三、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46
第三节化学平衡47
一、化学平衡47
二、实验平衡常数48
三、标准平衡常数49
四、平衡常数与平衡转化率51
第四节化学平衡的移动51
一、浓度(或分压)对化学平衡的影响51
二、总压对化学平衡的影响53
三、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54
四、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54
五、催化剂与化学平衡55
六、平衡移动原理55
第五节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55
阅读材料乙酸乙酯生产条件的分析57
本章要点58
思考题与习题60


第四章物质结构62

第一节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62
一、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62
二、原子轨道63
三、几率密度与电子云64
四、四个量子数65
五、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68
第二节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68
一、基态原子中电子的排布原理68
二、基态原子中电子的排布68
第三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71
一、元素周期表71
二、元素重要性质的周期性73
第四节化学键78
一、离子键78
二、共价键理论78
三、杂化轨道理论82
第五节分子间力和氢键85
一、分子的极性86
二、分子间力87
三、氢键88
阅读材料富勒烯89
本章要点90
思考题与习题91


第五章元素及其化合物选述93

第一节主族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93
一、s区金属元素93
二、p区金属元素96
第二节过渡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99
一、过渡元素的通性99
二、铜与银99
三、锌与汞101
四、铬与锰102
五、铁和钴103
第三节卤素及其化合物104
一、卤素单质105
二、卤素的化合物106
第四节氧、硫及其化合物109
一、氧单质109
二、过氧化氢110
三、硫及其化合物112
第五节氮、磷及其化合物116
一、氮及其化合物116
二、磷及其化合物119
第六节碳、硅、硼及其化合物120
一、碳及其化合物120
二、硅的化合物121
三、硼的重要化合物122
阅读材料工业上制烧碱123
本章要点124
思考题与习题126


第六章化学分析基础知识129

第一节分析化学概论129
一、分析化学概述129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130
三、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130
第二节定量分析的误差131
一、计量或测定中的误差131
二、误差的表征与表示132
三、可疑数据的取舍135
四、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136
五、有效数字及其应用136
第三节滴定分析法138
一、滴定分析法概述138
二、滴定分析法的分类与滴定方式139
三、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140
四、滴定分析的计算141
阅读材料化学计量学简介143
本章要点144
思考题与习题145


第七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147

第一节酸碱理论147
一、酸碱解离理论147
二、酸碱质子理论148
第二节酸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149
一、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149
二、水的解离平衡151
三、共轭酸碱对Ka和Kb的关系151
四、溶液的酸碱性和pH152
五、酸碱溶液pH的计算153
第三节缓冲溶液155
一、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原理155
二、缓冲溶液pH的计算156
三、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和缓冲范围157
四、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157
五、缓冲溶液的应用158
第四节酸碱指示剂158
一、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158
二、指示剂的变色范围159
三、混合指示剂161
第五节酸碱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161
一、强碱滴定强酸(或强酸滴定强碱)161
二、强碱滴定弱酸163
三、强酸滴定弱碱166
四、多元酸、多元碱的滴定167
第六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168
一、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68
二、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69
三、酸碱滴定法的应用169
第七节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172
一、溶剂的分类及其作用172
二、非水溶液滴定条件的选择173
三、非水溶液滴定法的应用173
阅读材料侯氏联合制碱法的问世174
本章要点174
思考题与习题176


第八章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178

第一节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178
一、溶度积常数178
二、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179
第二节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179
一、溶度积规则179
二、分步沉淀及沉淀的转化180
第三节沉淀滴定法概述180
一、沉淀滴定法的条件180
二、沉淀滴定法181
三、银量法的应用183
阅读材料罗伯特·威廉·本生对分析化学的贡献184
本章要点185
思考题与习题185


第九章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187

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87
一、配合物的定义187
二、配合物的组成187
三、配合物的命名189
四、螯合物189
五、配合物的应用190
第二节配位平衡及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191
一、配位平衡和配合物的稳定常数191
二、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192
三、EDTA的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194
第三节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196
一、配位滴定法196
二、滴定突跃与金属离子被准确滴定的条件197
三、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198
第四节金属指示剂200
一、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200
二、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200
三、使用金属指示剂应注意的问题200
四、常用金属指示剂202
第五节配位滴定的应用202
一、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202
二、配位滴定方式及其应用204
阅读材料无氰电镀、含氰工业废水的处理207
本章要点207
思考题与习题208


第十章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210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210
一、氧化数210
二、氧化还原反应211
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212
第二节电极电势213
一、原电池213
二、电极电势214
三、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217
四、电极电势的应用220
五、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222
第三节氧化还原滴定法224
一、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224
二、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指示剂226
三、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227
阅读材料新型电池234
本章要点235
思考题与习题236


*第十一章仪器分析法239

第一节吸光光度法239
一、吸光光度法概述239
二、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朗伯比耳定律242
三、吸光光度法的应用245
四、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249
第二节现代仪器分析250
一、气相色谱分析法250
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252
三、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253
四、红外光谱法254
五、紫外光谱法255
阅读材料光化学传感器256
本章要点257
思考题与习题257

发送电子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