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请开启后继续
一个院士的足迹

一个院士的足迹

  • 作者
  • 徐丽萍 编著

潘际銮先生是我国焊接科学技术发展的奠基人,在我国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一个院士的足迹》以潘际銮先生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为核心,比较全面、系统、准确地展示了这位当代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八十年的人生经历、思想品貌和科研成就。作者力求使这部书内容丰富、材料确实,使读者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和认识潘际銮先生。


  • ¥88.00

ISBN: 978-7-122-02314-8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07-12-05

图书介绍

ISBN:978-7-122-02314-8

语种:

开本:16

出版时间:2007-12-05

装帧:精装

页数:292

图书前言

潘际銮院士在我国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他八十华诞之际,徐丽萍女土根据潘际銮的人生经历编写了《一个院士的足迹》正式出版,这本书以编年的方式记录潘际銮院士八十年的人生历程,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潘际銮院士是新中国焊接科学技术发展的奠基人,在过去的将近六十年中他一直是这一领域的开拓者。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创建了焊接专业,他的学生现在已经成为许多领域的杰出人才,可谓群英辈出。他不仅在国内焊接界,而且在国际焊接界享有很高声望,他曾经担任中国焊接学会理事长,他推动中国焊接界走向世界,他曾经担任国际焊接学会(llW)副主席,他被国内外许多学校聘任为客座教授、顾问教授或名誉教授。潘际銮院士在花甲之年应江西省的邀请,在江西促进江西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并担任校长,他按照全国一流重点大学的标准来建设南昌大学,十年中在南昌大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在担任校长期间仍然孜孜不倦地进行学术工作,完成了一些重要的科研项目,还出版了专著《现代弧焊控制》,该书汇集了他在清华大学工作时所获得的国家发明一等奖的研究成果以及后来他在清华大学指导的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并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之后英国出版社购买了该书的英文版权,并由他自己翻译了达600页的专著出版,这是我国焊接界绝无仅有的。
  潘际銮院土先后担任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材料科学与工程评审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机械学科评审组组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工作,在全国的科学技术领域也起了重要作用。
  20世纪50年代初,我们曾在潘际銮院士领导下创建了清华大学焊接专业和焊接教研组,当时他在向苏联专家学习两年后回到了清华,成为把我们引入焊接之门的唯一老师,此后我们共事了差不多半个世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潘际銮领导下的清华大学焊接教研组,由于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多次被学校评选为红旗先进集体和五好教研组等,并派代表参加北京市的“群英会”。每当我们回忆起当
年在教学、科研,乃至生产中的许多轰轰烈烈、红红火火的情景,至今仍然兴奋不已。然而,在整个几十年中走过的道路同样也充满了风风雨雨、沟沟坎坎。1958年在学校的引导下在校内逐步建立了生产基地, 先是生产了锅驼机中的小锅炉,随即就生产了“水压机蓄势器”那样的高压容器,还为核反应堆制造了焊接部件,同时在校外还进行了用电渣焊焊接大型轧钢机机架等研究工作。在随后的经济困难时期,清华大学焊接教研组根据国家的需要与上海电焊机厂合作研制了中国的第一台电子束焊机,与上海汽轮机厂等单位合作进行了拼焊汽轮机转子的研究和生产,同时为了克服因为苏联不再供应大型生产备件使得国内一些工厂面临停产的危险,清华大学焊接教研组和生产单位合作进行了锻模堆焊、轧辊堆焊、车轮堆焊等研究,这一阶段的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度过了困难时期以后,清华大学焊接教研组为配合航空、航天等工业的发展做了一些工作,有的还被选为在1966年全国高校科研成果展览会展出的重点成果,并准备在国际焊接学会年会宣读。然而,文化大革命使正常的教学和科研无法进行,就是在这样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潘际銮还带领一些老师开始了逆变焊机等研究,后来和工农兵学员在工厂的开门办学的过程中开展了一些开发和研究工作,这为文化大革命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打下了基础。文化大革命中清华大学焊接馆(焊接实验室)
遭到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后清华大学焊接教研组一方面整修和恢复被严重破坏的实验室,另一方面努力解决文革中遗留下的种种矛盾和对立气氛, 引导大家顾全大局,团结一致,重新形成了一个具有凝聚力的集体。1977年潘际銮被选派参力口了邓小平主持的科教工作座谈会,被选为中共十一大的代表,不久潘际銮晋升为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清华大学焊接教研组又进入了一个“再奋起”的新阶段。
  《一个院士的足迹》一书中对上面所说的内容做了详细的记载,这既反映了潘际銮院士的成就和经验,也是我国现代许多知识分子人生道路的一个缩影。这本书写明了潘际銮院士是怎样攀.登上了高峰的,他的足迹为年青人提供了启示。徐丽萍女土为这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收集了大量资料,除了记录潘际銮每年的活动以外,还附加了历史背景材料,终于编写完成了20多万字的作品。徐丽萍女士一定要我为这本书作序,这实在是我力不能及的,我没有资格为这本书作序,但考虑到书中有几十年我也是经历过的, 因此写了上面的一段话。希望《一个院士的足迹》的读者能够提供更多的资料,使这本书得到补充和订正。
  陈丙森
  二OO七年十二月于清华园

精彩书摘

潘际銮先生是我国焊接科学技术发展的奠基人,在我国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一个院士的足迹》以潘际銮先生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为核心,比较全面、系统、准确地展示了这位当代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八十年的人生经历、思想品貌和科研成就。作者力求使这部书内容丰富、材料确实,使读者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和认识潘际銮先生。

目录

苦难的童年一九二七年
求学西南联合大学一九四四年
激情燃烧的岁月一九四九年
文革十年 一九六六年
再攀高峰一九七七年
回报桑梓一九九三年
后记

发送电子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