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职业技术核心课程之一。 本教材是在我院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的背景下编写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是国家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本教材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核心,结合“化工总控工”、“无机反应工”、“有机反应工”、“分析工”的国家职业标准,以实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按照“逆向分解、整合重构、动态反馈、循环提升”的课程设计思路,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相关的配套实验有机地整合为一体,构建了“任务引领,行动导向”式的课程体系,重构了课程内容。 本教材分上、下两册,共16个学习情境,上册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混合物的分离技术,蒸气压的测定,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非金属与金属元素通论等7个学习情境;下册包括物质物理常数的测定技术,烃,卤代烃,醇、醚、酚,醛、酮、羧酸,含氮有机化合物,杂环化合物,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以及化学综合实训等9个学习情境。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突出了以下特点。 1结构新,符合职业教育的理念。将每个学习情境都设计成几个工作任务,在学习开始阶段,先对学生下达“任务书”,使学生明确要完成的任务及要完成该任务需具备的操作能力和知识能力,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 2教、学、做一体化。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融知识与能力于一体,避免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脱节的现象,每个实训项目可操作性强,教学活动在实训室完成,较好地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3重应用。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本着理论知识“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树立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职业能力的获取与提升服务的理念,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完成,开展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4结构合理,符合认知规律。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操作技能都做到了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 5每个情境后都配有“能力测评与提升”训练项目。学生可通过这一项目的训练,使能力得到鉴定与提升。 本教材上册由淄博职业学院房爱敏、董素芳主编,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王宝仁担任副主编,淄博职业学院桑潇参编;下册由淄博职业学院房爱敏主编,淄博职业学院孙丰江、孟海涛担任副主编。具体分工如下:房爱敏编写学习情境一、二、三、八、九、十、十一、十五以及附录;董素芳编写学习情境七和学习情境六中的任务三;王宝仁编写学习情境四、五;桑潇编写学习情境六中的任务一、二及四;孙丰江编写学习情境十二、十三,孟海涛编写学习情境十四。全书由房爱敏负责拟定编写提纲,并做最后的统稿和修改定稿工作。本教材上册由淄博职业学院耿佃国主审,下册由淄博职业学院耿佃国、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王宝仁主审,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山东新华制药有限公司、山东大成农药股份有限公司、烟台万华集团公司、山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等多位企业技术专家和课程专家的热情帮助与支持,淄博职业学院化工系的许多同仁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另外,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还借鉴和采纳了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淄博职业学院的禹坤教授为教材的出版给予了大力的帮助,在此一同表示衷心的感谢。 高职高专教育的模式、内容、理念正处在较深入的探索阶段,教材是体现高职教育模式、内容、理念的最直接的一种表现形式,如何更好、更有效地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水平尚需反复探索与实践,限于编者的水平和时间的仓促,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很多地方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去加以修改和完善,衷心希望专家和使用本书的师生给予更多的建议,对此谨致以最真诚的谢意。 编者 2010年9月
(下册) 学习情境八物质物理常数的测定技术1 【任务书一 】密度的测定(韦氏天平法测 定密度)1 一、能力目标1 二、知识目标1 三、学、教说明1 四、工作准备1 五、工作过程2 六、注意事项3 【相关知识】3 一、密度瓶法3 二、密度计法4 【任务书二】熔点的测定5 一、能力目标5 二、知识目标6 三、学、教说明6 四、工作准备6 五、工作步骤6 【相关知识】7 一、熔点7 二、毛细管熔点测定方法8 三、数字显微熔点仪测定法10 四、注意事项10 【任务书三】石油产品运动黏度的测定11 一、能力目标11 二、知识目标11 三、学、教说明11 四、工作准备11 五、工作步骤12 六、注意事项12 【相关知识】13 一、毛细管黏度计法13 二、恩氏黏度计法14 三、旋转黏度计法16 【任务书四】折光率测定17 一、能力目标17 二、知识目标17 三、学、教说明17 四、工作准备17 五、工作步骤18 六、注意事项18 【相关知识】18 一、光的折射现象与临界角19 二、阿贝折光仪20 【能力测评与提升】22 学习情境九烃25 【任务书一】正确区别庚烷、1庚烯及1 庚炔25 【任务书二】以乙炔为原料,设计生产 氯丁橡胶的路线25 一、能力目标25 二、知识目标25 三、学、教说明25 【相关知识】25 一、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25 二、碳原子的成键特征28 三、脂肪烃的命名方法31 四、烷烃的性质及应用35 五、烯烃的性质及应用39 六、炔烃的性质及应用45 七、共轭二烯烃的性质及应用48 【能力测评与提升】50 【任务书三】正确区别苯、甲苯、苯乙 烯、苯乙炔53 【任务书四】溴苯的制备53 一、能力目标53 二、知识目标53 三、学、教说明53 四、工作准备53 五、实训原理53 六、工作步骤54 七、注意事项54 【相关知识】54 一、脂环烃54 二、单环芳烃58 三、简单的稠环芳烃66 *四、芳烃的来源68 *五、重要芳烃——苯、甲苯、二 甲苯的利用68 【能力测评与提升】70 学习情境十卤代烃73 【任务书一】正确区分1氯丁烷、2氯丁烷 和叔丁基氯73 【任务书二】设计以乙烯为原料合成格利雅 试剂CH3CH2MgBr的路线73 一、能力目标73 二、知识目标73 三、学、教说明73 【相关知识】73 一、卤代烃的分类73 二、卤代烃的命名73 三、卤代烷烃的物理性质74 四、卤代烷烃的化学性质75 五、卤代烯烃与卤代芳烃79 【能力测评与提升】80 学习情境十一醇醚酚82 【任务书一】正溴丁烷的制备82 一、能力目标82 二、知识目标82 三、学、教说明82 四、工作准备82 五、实训原理82 六、工作步骤83 七、注意事项83 【相关知识】84 一、醇的分类和命名84 二、醇的物理性质85 三、醇的化学性质及应用86 四、重要的醇89 五、醚的分类和命名91 六、醚的物理性质及应用91 七、醚的化学性质及应用92 八、重要的醚93 【任务书二】正确区别苯酚、间苯二酚、 对苯二酚、β萘酚93 一、能力目标93 二、知识目标93 三、学、教说明94 【相关知识】94 一、酚94 二、重要的酚98 【能力测评与提升】99 学习情境十二醛、酮、羧酸101 【任务书一】正确区分乙醛、苯甲 醛、丙酮101 一、能力目标101 二、知识目标101 三、学、教说明101 【相关知识】101 一、醛、酮的分类和命名101 二、醛和酮的物理性质103 三、醛和酮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103 四、重要的醛、酮109 【任务书二】乙酸乙酯的制备111 一、能力目标111 二、知识目标111 三、学、教说明111 四、工作准备111 五、实训原理111 六、工作步骤112 七、注意事项112 【相关知识】113 一、羧酸的分类、命名113 二、羧酸的性质114 三、重要的羧酸117 【能力测评与提升】119 学习情境十三含氮有机化合物122 【任务书】甲基橙的制备122 一、能力目标122 二、知识目标122 三、学、教说明122 四、工作准备122 五、实训原理122 六、工作步骤123 七、注意事项123 【相关知识】124 一、硝基化合物124 二、胺127 三、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131 四、腈135 【能力测评与提升】136 学习情境十四杂环化合物139 【任务书】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139 一、能力目标139 二、知识目标139 三、学、教说明139 四、工作准备139 五、实训原理139 六、工作步骤140 七、注意事项140 【相关知识】140 一、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141 二、结构与芳香性142 三、重要的杂环化合物142 【能力提升与测评】146 学习情境十五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合成148 【任务书】聚苯乙烯的制备148 一、能力目标148 二、知识目标148 三、学、教说明148 四、工作准备148 五、实训原理148 六、工作步骤148 七、注意事项149 【相关知识】149 一、高分子化合物基础知识149 二、聚合反应152 三、加成聚合反应153 四、缩合聚合反应157 【能力测评与提升】162 学习情境十六化学综合实训164 【任务书一】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164 一、能力目标164 二、知识目标164 三、学、教说明164 四、工作准备164 五、实训原理164 六、工作步骤165 七、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165 八、问题与思考165 【任务书二】环己烯的制备166 一、能力目标166 二、知识目标166 三、学、教说明166 四、工作准备166 五、实训原理166 六、工作步骤166 七、注意事项167 八、问题与思考167 【任务书三】阿司匹林的制备167 一、能力目标167 二、知识目标167 三、学、教说明167 四、工作准备167 五、实训原理168 六、工作步骤168 七、注意事项169 八、问题与思考169 【任务书四】设计合成乙酰苯胺169 附录171 附录一一些物质的热力学数据 (29815K)171 附录二 一些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29815K)173 附录三 常见弱酸弱碱的解离常数 (29815K)174 附录四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29815K)175 附录五一些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29815K)176 附录六一些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 (29815K)179 参考文献180 化学元素周期表181
ISBN:978-7-122-10353-6
语种:中文
开本:16
出版时间:2020-02-01
装帧:平装
页数: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