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全国高职高专药学及药品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主要介绍链烃、环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取代羧酸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法,理化性质及其应用。以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及其构效关系为主线,同时介绍含氮有机物、杂环化合物、对映异构、生物有机物等与药学及药品类专业密切相关的应用知识。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尽量降低理论难度,精选十三个实训项目供选用,体现“必需、够用、实用”原则。以专业工作过程为导向,实践为载体,实训项目为主线,突出了职业教育特色。 本书为高职高专药学及药品类专业教学用书,供全日制普通教育或继续教育师生使用,同时,也可供医学、食品、化工、生物等相关专业师生使用或参考,也可作精品课程配套教材。
本书根据高职高专药学及药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行业为依托,专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与专业相对接的知识模块。总结了各兄弟院校多年化学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实践与研究成果以及精品课程建设经验,突破传统化学体系,重整、优化课程内容,按照“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原则,本书编写有以下几方面特色。 1体现教材“适应性、职业性、实用性”,力求内容更贴近药品的生产、检验、销售和储存与养护的实际以及专业课教学的需要。内容包含药学及药品类专业学生必需的基础化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能更好学习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制剂技术和药物分析技术等专业课奠定基础。 2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内容体现“工学结合”特色,按需用为准,尽量降低理论难度,每个章节内容的引入均采用相关药物或以与医学、药学联系的化合物的化学现象及应用为实例,强调基础化学在医学、药学领域及专业中的适用性、应用性和实用性。 3以有机化合物知识为基础,能力应用为核心,实践为载体,实训项目为主线,突出以实践技能训练为中心的现代职业教育特色。根据药学及药品类专业的应用性精选实践教学内容,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充分体现基础知识和技能与应用技术的一体化。 4按“知识、能力目标(任务驱动)—知识内容(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为实践实训项目教学奠定基础)—课堂互动(知识应用)—知识链接或阅读与应用(介绍知识、趣闻)—本章小结—目标检测—实训项目(以项目导向)” 采用知识及项目模块编写,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材具有较强的可教性和可读性。 5兼顾不同层次学生基础,适当降低起点,文字叙述力求简明、具体,尽量使用图示和表格表达有关内容,避免繁长的论述,做到浅显易懂。在适当章节,简单介绍化合物的历史、来源、发现历史、作用等趣闻逸事,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做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要,本书引入理论内容模块化、实训内容项目化进行编写。模块Ⅰ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必修模块),重点介绍各类有机物的命名、结构特点和有机化合物的变化及应用,使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官能团决定性质这一规律,进而掌握有机化合物性质变化及其应用。模块Ⅱ应用拓展(限选模块),根据各专业需要选用教学内容。例如,药学及中药专业可考虑选用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章;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可考虑选用第十一、十二、十三、十五章;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可考虑选用第十一、十二、十六章。考虑到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设置“生物化学”课程将介绍“氨基酸和蛋白质、核酸”内容,故本书第十三章只简单介绍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化学性质,“核酸”内容将不做介绍。模块Ⅲ实训项目精选十三个实训项目供各专业选用,同时,每章小结对各类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目标检测在于强化训练及巩固所学知识。 本书由陈任宏、王秀芳、卫月琴主编,陈任宏负责全书统稿。具体编写分工如下:陈任宏编写第一章;王静编写第二、第三、第十六章;伍伟杰编写第四章;利健文编写第五章;石晓编写第六章;邱红编写第七章;卫月琴编写第八、第十三章,实训项目十、十二;詹海莺编写第九章;刘文杰编写第十章;刘意编写第十一章,实训项目五、六;王秀芳编写第十二章,实训项目七、九;冼昶华编写第十四章;袁萍编写第十五章,实训项目一;田勇编写实训项目二、三、四;黄艳萍编写实训项目八、十一、十三。 本书供全国高职高专药学、中药学、中药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化学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技术及药品经营与管理等专业教学使用,同时,也可作基础化学精品课程配套教材。 鉴于编者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解及学术水平有限,加之编写时间仓促,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2年11月
模块Ⅰ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 第一章 有机化合物概述 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002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003 三、有机化合物的特性005 四、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性能006 五、有机化合物的分类007 本章小结009 目标检测010 第二章 饱和烃 第一节烷烃012 一、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和同系物012 二、烷烃的结构012 三、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014 四、烷烃的命名017 五、烷烃的性质019 第二节环烷烃021 一、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021 二、环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023 三、环烷烃的结构025 四、环烷烃的性质025 本章小结027 目标检测027 第三章 不饱和烃 第一节烯烃030 一、烯烃的结构和异构现象031 二、烯烃的命名033 三、烯烃的性质035 第二节炔烃040 一、炔烃的结构和异构现象040 二、炔烃的命名041 三、炔烃的性质042 第三节二烯烃044 一、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044 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共轭效应045 三、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046 本章小结048 目标检测049 第四章 芳香烃 一、芳香烃的分类051 二、苯的结构052 三、单环芳烃的命名053 四、苯及其同系物的性质055 五、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效应058 六、多环芳烃060 七、休克尔规则062 本章小结063 目标检测064 第五章 卤代烃 一、卤代烃的分类066 二、卤代烃的命名067 三、卤代烷的性质069 本章小结074 目标检测074 第六章 醇、酚、醚 第一节醇077 一、醇的分类和命名077 二、醇的性质078 三、邻二醇的特性081 第二节酚082 一、酚的分类和命名082 二、酚的性质083 第三节醚085 一、醚的分类和命名085 二、醚的性质086 本章小结087 目标检测088 第七章 醛、酮、醌 一、醛、酮、醌的分类和命名091 二、醛、酮的结构094 三、醛、酮的性质094 本章小结100 目标检测100 第八章 羧酸及取代羧酸 第一节羧酸104 一、羧酸的分类和命名104 二、羧酸的结构105 三、羧酸的性质106 第二节取代酸109 一、卤代酸109 二、羟基酸110 三、酮酸112 本章小结114 目标检测114 第九章 羧酸衍生物 第一节羧酸衍生物118 一、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和命名118 二、羧酸衍生物的性质120 第二节碳酸衍生物126 一、碳酰氯127 二、碳酰胺127 三、硫脲128 四、胍128 本章小结129 目标检测129 模块Ⅱ 应用拓展 第十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胺133 一、胺的分类和命名133 二、胺的结构135 三、胺的性质135 第二节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140 一、重氮化反应141 二、重氮盐的性质141 三、偶氮化合物143 本章小结144 目标检测145 第十一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一、杂环化合物的分类147 二、杂环化合物的命名148 三、常见的五元杂环化合物149 四、常见的六元杂环化合物155 五、稠杂环化合物158 六、生物碱159 本章小结161 目标检测161 第十二章 对映异构 一、旋光性物质的基本概念164 二、含1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167 三、含2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171 四、外消旋体的拆分172 本章小结173目标检测173 第十三章 生物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单糖176 一、单糖的结构176 二、单糖的性质179 第二节双糖184 一、还原性双糖184 二、非还原性双糖185 第三节多糖185 一、淀粉和糖原185 二、纤维素187 第四节氨基酸和蛋白质188 一、氨基酸的分类和命名189 二、氨基酸的性质190 三、多肽192 四、蛋白质的分类和结构193 五、蛋白质的性质194 第五节油脂195 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196 二、油脂的性质196 本章小结198 目标检测199 第十四章 萜类和甾体化合物 第一节萜类化合物201 一、萜类化合物的结构202 二、萜类化合物的分类202 第二节甾体化合物206 一、甾体化合物的结构206 二、甾体化合物的命名206 三、甾体化合物的分类208 本章小结212目标检测212 第十五章 药用高分子化合物 一、高分子化合物214 二、药用高分子化合物215 本章小结217目标检测217 第十六章 有机合成基础 一、有机合成中合成路线的设计思路219 二、碳链的增长或缩短221 三、官能团的引入及转化的方法222 四、有机合成中的基本反应及典型试剂的应用225 本章小结229 目标检测229 模块Ⅲ 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一有机化学实训基本知识231 实训项目二熔点的测定236 实训项目三常压蒸馏和沸点测定239 实训项目四水蒸气蒸馏242 实训项目五折射率的测定244 实训项目六萃取与洗涤246 实训项目七醇、酚的性质248 实训项目八乙酸乙酯的制备250 实训项目九羧酸及其衍生物、取代羧酸的性质251 实训项目十旋光度的测定253 实训项目十一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256 实训项目十二糖的性质257 实训项目十三乙酰水杨酸的制备258 目标检测参考答案261 参考文献273
ISBN:978-7-122-16148-2
语种:汉文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7-01
装帧:平胶膜
页数: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