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实验2 物质制备与分离》第2版精选了无机、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实验124个,内容涵盖了基础的无机、有机合成实验。紧密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选取与日常应用或工业生产相关的合成实验和提取分离实验,对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新实验及改进的合成方法与技术给予了特别关注。考虑到目前化工产品检验的重要性,增加了部分化合物的制备与检测方法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理念,增加综合性实验训练。涉及微量实验、绿色实验、天然产物提取等,包括目前材料、能源领域发展迅猛的新材料的合成。 《基础化学实验2物质制备与分离》第2版可以作为化学、化工、材料、环境、生物、农林等专业的基础化学实验课教材,也是化学、化工、材料等领域科研人员和实验室人员的参考书。
王书香,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教授,主要教学经历 1988,7-今 河北大学,教学 主要教学、科学研究、实践经历 1988,7-今 河北大学,教学、科研工作
前言 《基础化学实验2物质制备与分离》第一版于2009年出版。第2版是按照高等教育化学、化工及相关专业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在第一版教材教学实践和广泛征集使用学校意见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历经六年教学实践的检验,及时吸纳来自教学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更新与提高。 本次修订在保持第一版精华与特色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化学所涉及的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反应与类型,并兼顾新理论、新反应和新技术;其次考虑到安全和减少环境污染,适当调整了部分内容。 1考虑到目前化工产品检验的重要性,增加了部分化合物的制备与检测方法的内容。例如:实验2离子交换法制备碳酸氢钾及含量测定,实验7氧化锆纳米粉末的合成与材料表征,实验15由碳酸氢铵和食盐制备碳酸钠及其含量的测定,实验16硫代硫酸钠的制备及含量的测定,实验17七水合硫酸锌、活性氧化锌的制备及其含量的测定,实验39葡萄糖酸锌的制备及锌含量测定等。 2紧密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选取与日常应用或工业生产相关的合成实验和提取分离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实验20水热法制备BiFeO3纳米粉体及其阻燃消烟性能测试,实验408羟基喹啉铝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发光性质,实验50对甲苯磺酸钠的制备,实验69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制备,实验77αD葡萄糖五乙酸酯的制备,实验1184( 4′正丁基环己基)苯甲酸戊基苯酚酯的制备,实验124从虾蟹壳制取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等。 3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理念。绿色化学的核心内涵体现在减少“三废”的排放,重复使用催化剂、载体等,降低成本,减少废物排放,回收、再生原料,以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4对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新实验及改进的合成方法与技术给予了特别关注。例如:实验10低温熔盐法制备LaFeO3纳米粉体及其光催化性能,实验19水热法制备纳米尖晶石型NiFe2O4及表征,实验20,实验25微波法合成羟基磷灰石及分析表征。 5增加综合性实验训练。综合性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实验10,实验19,实验25,实验31八钼酸铵的制备及表征。 限于编者水平,书中疏漏之处,还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5年2月 第一版前言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化学专业规范》等相关要求,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指导下,在研究化学实验教学与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将实验内容整合为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三大模块,形成“基础—综合—研究创新”交叉递进式三阶段实验教学新体系。学生在接受系统的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操作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训练,而后通过创新实验进入毕业论文与设计环节,完成实验教学与科研的对接。 《基础化学实验》系列教材是在上述实验教学体系框架下,以强化基础训练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实验规范为主要教学目标,以化学实验原理、方法、手段、操作技能和仪器使用为主要内容,逐步培养学生文献查阅、科研选题、实验组织、实验实施、实验探索、结果分析与讨论、科研论文的撰写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综合化学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验教学内容上增加现代知识、现代技术容量,充分融合化学实验新设备、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从宏观上本着宽领域、渐进式、交互式、创新式、开放式来编排,将原隶属于《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和《化工基础实验》的相关内容按照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框架综合整编为《基础化学实验1基础知识与技能》、《基础化学实验2物质制备与分离》、《基础化学实验3分析检测与表征》、《基础化学实验4物性参数与测定》、《基础化学实验5综合设计与探索》五个分册,力争实现基础性和先进性的有机结合,教学、科研和应用的结合。 本系列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化工、应用化学、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药学、医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农林、师范院校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基础化学实验教材,也可作为有关人员的参考用书。在使用时各校可结合具体的教学计划、教学时数、实验室条件等加以取舍,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内容或提高要求。 “物质制备与分离”是《基础化学实验》系列教材中的第2分册,共包括7章。第1章为无机化合物的制备,第2章为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制备,第3章为有机化合物的常量合成,第4章为有机化合物的小量、半微量及微量合成,第5章为绿色有机合成,第6章为多步连续合成,第7章为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生物转化与手性拆分。在加强合成实验训练、强化分离和纯化操作的指导思想下,根据无毒化、绿色化和实用化选编了121个实验。从环保的角度出发,注意渗透化学实验绿色化的理念,把常量、小量实验扩展到半微量、微量实验,以训练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素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扎实常量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选做部分半微量、微量实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以培养学生科研工作的能力。引进了超声波、微波促进的化学反应,以及光反应、电化学、离子液体、超临界、生物转化、无溶剂反应等新合成技术,以便使学生了解化学科学与实验技术的发展。有些实验将反应、合成、分离、纯化、物性的测定和波谱鉴定等环节联成一体,以增加实验内容的研究性和探索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书末所列参考文献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启示和支持,编者借鉴了其中许多有益的内容。本系列教材编委会主要成员对该书进行了审阅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化学工业出版社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同行与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9年1月于河北大学
第1章无机化合物的制备1 实验1硫酸亚铁铵的制备1 实验2离子交换法制备碳酸氢钾及含量测定2 实验3碱法制备硫酸铝5 实验4钛酸四丁酯水解法制备TiO26 实验5均匀沉淀法合成纳米氧化锌7 实验6β磷酸三钙骨修复材料的制备8 实验7氧化锆纳米粉末的合成与材料表征9 实验8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SiO210 实验9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二氧化铈11 实验10低温熔盐法制备LaFeO3纳米粉体及其光催化性能12 实验11复分解法制备硝酸钾13 实验12氧化还原溶胶凝胶法制备LiCoO215 实验13氯化亚铜的制备16 实验14低温固相合成磷酸锌17 实验15由碳酸氢铵和食盐制备碳酸钠及其含量的测定18 实验16硫代硫酸钠的制备及含量的测定20 实验17七水合硫酸锌、活性氧化锌的制备及其含量的测定22 实验18水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铁材料24 实验19水热法制备纳米尖晶石型NiFe2O4及表征25 实验20水热法制备BiFeO3纳米粉体及其阻燃消烟性能测试26 实验21电化学法合成碘酸钾28 实验22高温合成法制备无水三氯化铬29 实验23高温陶瓷材料——钛酸铝的制备31 实验24微波辐射法合成磷酸锌31 实验25微波法合成羟基磷灰石及分析表征32 实验26微波合成非晶形ZrO234 实验27醋酸亚铬的制备35 实验28超声波辐射法制备超细SnO237 实验29钨磷酸的制备38 实验3012钨硅酸的制备、结构及性质39 实验31八钼酸铵的制备及表征40 实验32红色稀土发光材料Y2O3:Eu的制备42 实验33镁铝水滑石的合成及产物中铝含量的测定43 实验34室温固相反应法合成硫化镉半导体材料45 实验35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表征46 实验36铬(Ⅲ)配合物的制备和分裂能的测定47 实验37硫酸四氨合铜(Ⅱ)的制备、组成分析及物性测定49 实验38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和组成测定52 实验39葡萄糖酸锌的制备及锌含量测定54 实验408羟基喹啉铝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发光性质56 实验41碱式硫酸镁晶须的合成58 实验42磁阻材料La067Sr033MnO3的制备与表征59 第2章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制备61 实验43二茂铁的制备61 实验44苯基溴化镁和三苯甲醇的制备62 实验45正丁基锂的制备与含量测定65 实验46二甲基铜锂的制备66 实验47二乙基铜锂的制备67 第3章有机化合物的常量合成69 实验48正溴丁烷的制备69 实验491,2-二溴乙烷的制备71 实验50对甲苯磺酸钠的制备73 实验51丙磺酸内酯的制备75 实验52β-萘乙醚的制备76 实验532-溴甲基-3-硝基苯甲酸甲酯的制备77 实验54环戊酮的制备79 实验55维生素K3的制备79 实验56溴苯的制备81 实验57硝基苯的制备83 实验58对二叔丁基苯的制备85 实验59苯乙酮的制备87 实验603-苯基-1-(4-甲基苯基)-丙烯-1-酮的制备88 实验61邻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的制备89 实验62苯胺的制备92 实验63间硝基苯胺的制备94 实验64对硝基苯甲酸的制备95 实验65扁桃酸的制备97 实验66三甲基乙酸的制备99 实验67邻氨基苯甲酸的制备100 实验68苯甲酸乙酯的制备102 实验69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制备105 实验70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性质107 实验71对氯甲苯、邻氯甲苯的制备110 实验72间硝基苯酚的制备112 实验73氢化肉桂酸的制备113 实验74邻羟基苯乙酸的制备115 实验75ε-己内酰胺的制备116 实验76喹啉的制备117 实验77α-D-葡萄糖五乙酸酯的制备119 实验78对氨基苯乙腈硫酸盐的制备120 实验79对羟基苯乙酸的制备121 实验80对羟基苯乙酸对甲氧基苄酯的制备122 第4章有机化合物的小量、半微量及微量合成124 实验81三苯基氯甲烷的制备与三苯甲基自由基、正离子和负离子的检验124 实验82环己酮的制备125 实验83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128 实验844-对甲苯基-4-氧代丁酸的制备129 实验851-苯基-3-芳基-4-硝基丁酮的制备130 实验86偶氮苯的制备131 实验87甲基橙的制备132 实验884-丁基-1-苯基环己烷的制备134 实验89对氨基苯酚的制备135 实验90二苯酮与二苯酮腙的制备137 实验91二苯甲醇的制备138 实验92对羟基苯乙酮和邻羟基苯乙酮的制备140 实验93蒽与顺丁烯二酸酐的加成141 第5章绿色有机合成143 实验94偶氮苯的光化异构化143 实验95苯频哪醇和苯频哪酮的制备144 实验963*羟基-2-6-二甲基-5-庚烯的制备146 实验97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147 实验98苯亚甲基苯乙酮的制备148 实验99尼群地平的制备150 实验1003-氯-4-氟硝基苯的制备151 实验101电化学合成碘仿152 实验102苯甲酸的制备153 实验1032-苯基苯并吡喃酮的制备154 实验104己二酸的制备155 实验105离子液体中合成肉桂酸158 第6章多步连续合成160 实验10618-冠-6的制备160 实验107对硝基苯胺的制备161 实验108对氨基苯磺酰胺的制备164 实验1092-硝基-1-3-苯二酚的制备165 实验110对氨基苯甲酸的制备166 实验111盐酸苯海索的制备168 实验112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铝的制备169 实验1134-苯基-2-丁酮和亚硫酸氢钠加成物的制备172 实验114香豆素-3-羧酸的制备174 实验115(E)-1-2-二苯乙烯的制备175 实验1162-乙酰基环己酮的制备177 实验117Aza-BODIPY荧光染料的制备178 实验1184-(4′-正丁基环己基)苯甲酸戊基苯酚酯的制备180 第7章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生物转化与手性拆分183 实验119从肉桂皮中提取肉桂油及其主要成分的鉴定183 实验120乙醇的生物合成184 实验121苦杏仁酸的拆分186 实验122酶法拆分法制备D-苯丙氨酸188 实验123面包酵母还原苯乙酮合成S-1-苯基乙醇189 实验124从虾蟹壳制取氨基葡萄糖盐酸盐190 参考文献193
ISBN:978-7-122-23264-9
语种:汉文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06-01
装帧:平
页数: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