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请开启后继续
城市建设用地抗震防灾适宜性评价方法

城市建设用地抗震防灾适宜性评价方法

  • 作者
  • 李波 著

本书共8章,立足于建立城市建设用地抗震防灾适宜性评价的基本体系,围绕抗震防灾适宜性评价中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主要介绍了在地表破裂距离危险等级和地表破裂概率共同影响下的场地地表破裂危险性评价模型、灰色关联-逐步分析、条件广义方差极小-盲数理论、离差最大化-可变模糊集耦合评价模型,以及建设用地抗震防灾适宜性的变权集对分析-Vague评价模型。 本书可供建筑...


  • ¥85.00

ISBN: 978-7-122-39025-7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21-11-01

图书介绍

ISBN:978-7-122-39025-7

语种:汉文

开本:16

出版时间:2021-11-01

装帧:平

页数:156

编辑推荐

1.参考性强,本书介绍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中的关键内容,可以帮助专业读者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也可以为城市建设用地的选择和布局提供决策依据。 2.新颖性强,不同于以往的确定性研究,本书采用了非线性智能理论、不确定性理论等复杂理论,构建了城市建设用地抗震防灾适宜性的耦合评价体系。 3.实用性强,本书增强了城市建设用地抗震防灾适宜性评价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也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城市土地提供了依据。

图书前言

地震作为危害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一直都是防灾研究的重点。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城市安全和防灾的要求日益强烈。建设用地作为城市功能的载体,为人们提供了生产和生活空间,建设用地抗震防灾适宜性评价不仅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关键内容,也是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中土地利用防灾规划的重要环节。因此,开展城市建设用地抗震防灾适宜性评价体系以及评价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立足于建立城市建设用地抗震防灾适宜性评价的基本体系,围绕抗震防灾适宜性评价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在地表破裂危险性分级原则研究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地表破裂宽度的历史数据,综合考虑震级和上覆土层厚度两个主要因素,建立了具有较强小样本处理能力的强震地表破裂宽度信息扩散预测模型;同时,基于地震危险性、地表破裂宽度和上覆盖土层厚度联合建立了地表破裂宽度发生概率计算公式,并提出了简化计算方式,进而得到在地表破裂距离危险等级和地表破裂概率共同影响下的场地地表破裂危险性评价模型。为城市建设用地抗震防灾适宜性评价的地表破裂危险性影响判别分析提供了科学支撑。
对影响城市建设用地抗震防灾适宜性评价的砂土液化、软土震陷、崩塌滑坡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分别提出了具有更好稳定性、泛化能力和辨识程度的灰色关联-逐步分析、条件广义方差极小-盲数理论、离差最大化-可变模糊集耦合评价模型,克服了单一的评价模型无法从空间尺度上准确真实反映出适宜性系统整体的特征和变化过程的缺点,为城市建设用地抗震防灾适宜性评价提供了坚实基础。
针对城市建设用地抗震防灾适宜性评价指标权重动态变化和强限定性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问题,在引入局部变权理论和“一票否决” 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用地抗震防灾适宜性的变权集对分析-Vague 评价模型,弥补了模糊集中单一隶属函数的不足,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建设用地抗震防灾适宜性评价结果介于支持和反对之间的不确定状态描述,为城市建设用地抗震防灾适宜性评价提供了决策依据。
本书可供建筑勘察设计院等科研院所及设计院从事防震减灾工作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勘察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岩土工程、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工业大学苏经宇研究员、马东辉研究员、王威副研究员的指导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限于时间及作者水平,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著 者
2021年2月

作者简介

李波,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灾害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的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主要从事地基与基础上部共同作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精彩书摘

本书共8章,立足于建立城市建设用地抗震防灾适宜性评价的基本体系,围绕抗震防灾适宜性评价中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主要介绍了在地表破裂距离危险等级和地表破裂概率共同影响下的场地地表破裂危险性评价模型、灰色关联-逐步分析、条件广义方差极小-盲数理论、离差最大化-可变模糊集耦合评价模型,以及建设用地抗震防灾适宜性的变权集对分析-Vague评价模型。
本书可供建筑勘察设计院等科研院所及设计院从事防震减灾工作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勘察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岩土工程、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目录

第1 章 概述 1
1.1 我国地震与抗震防灾情况 2
1.2 城市建设用地 5
1.3 抗震防灾适宜性评价研究 7
1.3.1 抗震防灾适宜性 7
1.3.2 抗震防灾适宜性评价 8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发展趋势 12
1.4.1 活动断层引发的地表破裂危险性评价研究 12
1.4.2 砂土液化判别研究 15
1.4.3 软土震陷判别研究 18
1.4.4 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 21
1.4.5 土地防灾适宜性评价研究 22
1.5 存在的问题 24
1.6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25
1.6.1 研究内容 25
1.6.2 研究思路 27

第2 章 基于信息扩散和概率分析的强震地表破裂危险性研究 29
2.1 引言 30
2.2 地表破裂危险距离分级研究 32
2.2.1 断层避让距离的相关规定 32
2.2.2 地表破裂危险距离等级划定 34
2.3 场地地表破裂危险性分级研究 35
2.3.1 强震地表破裂宽度信息扩散预测模型 35
2.3.2 地表破裂宽度概率分析模型 45
2.3.3 场地地表破裂危险性评价方法 48
2.4 实例分析 49
2.5 本章小结 51

第3 章 地震砂土液化灰色关联-逐步分析耦合判别研究 53
3.1 引言 54
3.2 砂土液化影响因素分析 56
3.3 地震砂土液化耦合判别研究 57
3.3.1 耦合模型原理 58
3.3.2 耦合判别模型思路 58
3.3.3 耦合判别模型构建 59
3.4 实例验证 63
3.4.1 判别指标的选取 63
3.4.2 模型的构建与计算 64
3.4.3 验证分析 68
3.5 本章小结 69

第4 章 区域软土震陷评估的条件广义方差极小-盲数耦合分析研究 71
4.1 引言 72
4.2 区域软土震陷危险性评估研究 73
4.2.1 耦合评估模型基本原理 73
4.2.2 耦合模型评估思路 74
4.2.3 耦合评估模型构建 74
4.3 实例验证 78
4.3.1 指标筛选 79
4.3.2 计算关系拟合 80
4.3.3 区域软土地基震陷评估 81
4.4 本章小结 83

第5 章 地震崩塌滑坡危险性离差最大化-可变模糊集评价研究 85
5.1 引言 86
5.2 地震崩塌滑坡危险性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87
5.3 地震崩塌滑坡产生的影响因素 89
5.3.1 地形地貌条件的影响 89
5.3.2 地震的影响 90
5.3.3 地层、岩土类型的影响 91
5.3.4 水文条件的影响 92
5.4 地震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 92
5.4.1 离差最大化法基本原理 92
5.4.2 可变模糊集理论 95
5.5 实例研究 101
5.5.1 数据收集及指标体系建立 102
5.5.2 影响因素权重的确定 104
5.5.3 评价计算 105
5.6 本章小结 108

第6 章 建设用地防灾适宜性变权集对分析-Vague 集耦合评价研究 111
6.1 引言 112
6.2 土地防灾适宜性分级及评价体系研究 112
6.2.1 土地防灾适宜性分级体系研究 112
6.2.2 土地防灾适宜性评价体系研究 117
6.3 建设用地防灾适宜性耦合评价研究 119
6.3.1 耦合模型原理 119
6.3.2 耦合评价模型构建 120
6.3.3 算例分析 126
6.4 本章小结 129

第7 章 典型案例:镇江市建设用地抗震防灾适宜性研究 131
7.1 自然地理条件 132
7.2 建设用地防灾适宜性评价 132
7.2.1 镇江市建设用地防灾适宜性等级分类 132
7.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33
7.2.3 各评价因素指标属性值的确定 134
7.2.4 评价结果分析 138
7.3 本章小结 139

第8 章 城市建设用地抗震防灾适宜性评价研究结论与展望 141
8.1 研究结论 142
8.2 研究创新 144
8.3 研究展望 144

参考文献 146

发送电子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