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结合高职教育的特色及编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课程整合创新的基础上形成。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分散系统,定量分析和滴定分析概述,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吸光光度法,链烃与环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含氮有机物,含硫含磷有机物,糖类,脂类,氨基酸与蛋白质,酶。为提升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进一步巩固学习,本教材在知识点后设置基础化学实验,使实验操作与理论知识密切呼应。为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复习,本教材配套有相关知识点的数字资源及思考题、习题。 本教材简明精练、深入浅出、内容丰富,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先进性。可供高等职业院校食品、农林、环境、医药、化工等相关专业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化学领域的从业人员参考。
《基础化学》结合高职教育的特色和编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课程整合创新的基础上形成。教材以新颖、实用为原则,体系完整,并凸显基本理论“够用”、实践能力“强化”的教学目标。 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分散系统,定量分析和滴定分析概述,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吸光光度法,链烃与环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含氮有机物,含硫含磷有机物,糖类,脂类,氨基酸与蛋白质,酶。 本教材将四大平衡与四大滴定结合起来,让学生融会贯通,有助于加深理解。另外,实验操作与相应理论密切呼应,知识点后及时跟进对应的实验,学生可以在学习理论后通过实验进行有效的巩固与实践。 为增加教材的直观性与可操作性,将知识难点及操作要点作为数字资源,以二维码的方式植入教材,学生可随时扫描进行学习。 本教材的绪论、第四和第六章由泮琇编写,第一和第七章由周环编写,第二和第五章由朱宇编写,第三章和附录由章志成编写,第八、第十、第十一和第二十章由刘恩玲编写,第九、第十七和第十九章由胡昙昙编写,第十二和第十三章由刘洁妮编写,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和第十八章由李远博编写,周牡艳、葛金萍参与实验部分的编写,全书由泮琇和刘恩玲统稿。 本教材可供高等职业院校食品、农林、环境、医药、化工等专业使用,也可供从事基础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人员参考。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教材中如有不妥与疏漏之处,敬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基础化学》编写组 2022年8月
绪论 001 一、学习基础化学的目的和意义 001 二、基础化学课程内容 001 三、学习基础化学的要求和方法 002 第一章 分散系统 004 第一节 分散系统及其分类 004 一、分散系统的概念 004 二、分散系统的分类 005 第二节 溶液 005 一、溶液的概念 005 二、溶液的浓度 005 三、溶液的配制与稀释 008 实验1-1:硫酸铜溶液的配制与稀释 008 四、稀溶液的依数性 009 第三节 胶体 011 一、溶胶的结构 011 二、溶胶的性质 012 三、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014 第四节 乳状液 016 一、乳状液类型的鉴别 016 二、乳状液的稳定机理 016 三、乳状液的破乳 017 【习题】 018 第二章 定量分析基础 019 第一节 定量分析的任务和方法 019 一、定量分析的任务与作用 019 二、定量分析的分类 020 三、定量分析的程序 020 第二节 定量分析的误差 021 一、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021 实验2-1:滴定管体积校正曲线的绘制 022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 025 第三节 分析数据的处理 027 一、有效数字和运算规则 027 二、可疑数字取舍 028 第四节 滴定分析法概述 029 一、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 029 二、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030 三、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的要求 030 四、基准物质 030 五、标准溶液的配制 031 六、滴定分析法的计算 032 【习题】 033 第三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034 第一节 溶液的酸碱性及相关计算 035 一、溶液的酸碱性 035 二、酸碱平衡 036 三、溶液pH值的计算 037 四、同离子效应与缓冲溶液 038 实验3-1:pH计的使用及缓冲溶液的性质 041 第二节 酸碱滴定法 043 一、酸碱指示剂 043 二、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046 三、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050 实验3-2: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 051 实验3-3: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标定 053 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055 一、铵盐中氮的测定 055 二、食品中总酸度的测定 055 实验3-4: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 056 【习题】 057 第四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059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060 一、氧化数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060 二、氧化还原反应配平 061 第二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 062 一、氧化还原指示剂 062 二、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其应用 063 实验4-1: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标定 065 实验4-2: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及亚铁盐中铁含量的测定 069 实验4-3:碘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072 【习题】 075 第五章 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 076 第一节 溶度积与溶解度 076 一、溶度积常数 077 二、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的计算 078 三、溶度积规则 078 第二节 沉淀的生成和转化 079 一、沉淀生成的方法 079 二、分步沉淀 081 第三节 沉淀滴定法 082 一、莫尔法 082 二、佛尔哈德法 084 三、法扬司法 085 第四节 沉淀滴定法在食品理化分析中的应用 086 一、罐头食品(或调味品如味精)中氯化钠的测定(莫尔法) 086 实验5-1:味精中食盐(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086 二、蔬菜产品中氯化物含量的测定(佛尔哈德法) 088 【习题】 088 第六章 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 090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 091 一、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091 二、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091 三、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092 第二节 配位离解平衡 093 一、配位离解平衡及平衡常数 093 二、配位离解平衡的移动 094 第三节 配位滴定法 097 一、EDTA的性质及其配合物 097 二、金属指示剂 099 三、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101 四、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02 实验6-1: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02 第四节 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104 一、食品中钙含量的测定 104 二、水总硬度的测定 105 实验6-2:水中钙、镁离子含量及总硬度的测定 106 【习题】 108 第七章 吸光光度分析法 110 第一节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110 一、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10 实验7-1:分光光度计的操作与高锰酸钾光吸收曲线的绘制 113 二、朗伯-比尔定律 114 第二节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115 一、目视比色法 115 二、标准曲线法 116 三、显色反应及其条件的选择 116 四、测定条件的选择 118 第三节 分光光度计的介绍 119 一、光源 119 二、单色器 120 三、吸收池 120 四、检测器 120 五、信号处理及显示系统 120 六、分光光度计的分类 120 第四节 吸光光度法在食品理化分析中的应用 121 一、测定食品中微量的铁元素 121 二、吸光光度法测定磷元素 122 实验7-2:标准曲线的绘制及磷的定量测定 122 【习题】 124 第八章 有机化合物概述 125 第一节 有机物和有机化学 125 一、有机物的概念 125 二、有机物的特性 126 第二节 有机物的结构 127 一、共价键的形成 127 二、共价键的基本属性 129 三、共价键的断裂 130 四、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130 第三节 有机物的分类 131 一、按碳架分类 131 二、按官能团分类 132 【习题】 132 第九章 链烃 133 第一节 烷烃 133 一、烷烃的分子结构 133 二、烷烃的命名 135 三、烷烃的性质 137 四、烷烃的来源和应用 138 第二节 烯烃 138 一、烯烃的通式与同分异构 138 二、烯烃的命名 140 三、烯烃的物理性质 141 四、烯烃的化学性质 142 五、重要的烯烃 144 六、鉴别烯烃的方法 145 第三节 炔烃 145 一、炔烃的通式与同分异构 145 二、炔烃的命名 146 三、炔烃的物理性质 146 四、炔烃的化学性质 147 五、重要的炔烃 149 六、炔烃的鉴别 149 【习题】 149 第十章 环烃 151 第一节 环烷烃 152 一、环烷烃的结构 152 二、环烷烃的命名 152 三、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153 四、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153 第二节 芳香烃 154 一、芳香烃的结构 154 二、芳香烃的分类和命名 155 三、单环芳香烃的性质 155 四、稠环芳香烃 158 五、重要的芳香烃 158 【习题】 158 第十一章 卤代烃 160 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160 一、卤代烃的分类 160 二、卤代烃的命名 161 第二节 卤代烃的性质 162 一、物理性质 162 二、化学性质 162 三、重要的卤代烃 164 【习题】 164 第十二章 醇、酚和醚 165 第一节 醇 165 一、醇的分类和命名 165 二、醇的结构 166 三、醇的性质 167 四、重要的醇 168 第二节 酚 169 一、酚的分类和命名 169 二、酚的结构 170 三、酚的性质 170 四、重要的酚 171 实验12-1:醇和酚的性质实验 171 第三节 醚 172 一、醚的分类和命名 172 二、醚的结构 173 三、醚的性质 173 四、重要的醚 173 【习题】 174 第十三章 羰基化合物 175 第一节 醛、酮的分类和命名 175 一、结构和分类 175 二、醛和酮的命名 176 第二节 醛和酮的性质 176 一、物理性质 176 二、化学性质 176 第三节 重要的醛、酮 180 实验13-1:醛和酮的性质实验 180 【习题】 181 第十四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182 第一节 羧酸 182 一、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182 二、羧酸的性质 184 三、常见的羧酸 185 实验14-1:羧酸的性质实验 185 第二节 羧酸衍生物 187 一、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187 二、羧酸衍生物的性质 187 三、重要的羧酸衍生物 189 【习题】 190 第十五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191 第一节 胺 191 一、胺的分类和命名 192 二、胺的结构 193 三、胺的性质 193 四、常见的胺 195 实验15-1:胺的性质实验 195 第二节 酰胺 196 一、酰胺的命名 196 二、酰胺的结构与性质 197 三、重要的酰胺 198 【习题】 199 第十六章 含硫、含磷有机化合物 201 第一节 含硫有机化合物 201 一、含硫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 201 二、硫醇和硫酚及其化学性质 202 三、磺酸及其化学性质 203 第二节 含磷有机化合物 204 一、含磷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 204 二、磷酸和磷酸类化合物 205 三、膦酸和膦酸类化合物 206 【习题】 208 第十七章 碳水化合物 209 第一节 糖的定义与分类 209 一、糖的定义 209 二、糖的分类 210 第二节 单糖 210 一、单糖的分类及构型 210 二、单糖的性质 210 第三节 二糖和多糖 212 一、二糖 212 二、多糖 213 实验17-1:糖类性质的鉴定实验 215 【习题】 218 第十八章 油脂和类脂化合物 219 第一节 油脂 219 一、油脂的组成 220 二、油脂的性质 221 三、肥皂与表面活性剂 223 第二节 类脂化合物 226 一、磷脂 226 二、蜡 227 【习题】 228 第十九章 氨基酸与蛋白质 229 第一节 氨基酸 229 一、氨基酸的分类与命名 229 二、氨基酸的性质 230 实验19-1: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色谱法 231 第二节 蛋白质 233 一、蛋白质的分类及功能 233 二、蛋白质的结构 234 三、蛋白质的性质 235 四、蛋白质的鉴定方法 236 实验19-2:蛋白质的性质实验 236 【习题】 239 第二十章 酶 240 第一节 酶的本质和特性 241 一、酶的本质 241 二、酶的分类和命名 242 三、酶的特性 243 第二节 酶催化反应的活性 244 一、酶活力的定义 244 二、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244 实验20-1:酶的特性实验 246 【习题】 249 附录 实验操作基本知识 250 一、实验室用水的规格及制备 250 二、化学试剂的等级 250 三、滴定分析常用量器的基本操作 251 四、常见玻璃仪器的洗涤及干燥方法 254 五、化学实验安全规则及要求 255 参考文献 257
ISBN:978-7-122-42147-0
语种:汉文
开本:16
出版时间:2023-03-01
装帧:平
页数: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