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请开启后继续
现代生物技术制药丛书--药物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制药丛书--药物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

  • 作者
  • 李校堃、袁辉 主编

本书分为3个部分对药物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技术进行介绍。第1部分介绍了以色谱技术为主的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主流技术和主要方法;第2部分阐述了上述技术在主要药物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所涉及蛋白质包括膜蛋白、重组蛋白质的包涵体、植物蛋白质、动物组织来源的蛋白质、乳来源的蛋白质等;第3部分说明了在药物蛋白质研究开发中占重要地位的蛋白质保存方法和检测技术。附录中收录了与蛋白...


  • ¥56.00

丛书名: 现代生物技术制药丛书

ISBN: 7-5025-6463-2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05-03-15

图书介绍

ISBN:7-5025-6463-2

语种:中文

开本:16

出版时间:2005-03-15

装帧:平装

页数:392

图书前言

没有

精彩书摘

本书分为3个部分对药物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技术进行介绍。第1部分介绍了以色谱技术为主的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主流技术和主要方法;第2部分阐述了上述技术在主要药物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所涉及蛋白质包括膜蛋白、重组蛋白质的包涵体、植物蛋白质、动物组织来源的蛋白质、乳来源的蛋白质等;第3部分说明了在药物蛋白质研究开发中占重要地位的蛋白质保存方法和检测技术。附录中收录了与蛋白质分离纯化有关的检定方法以及有关数据的换算方法。
 此外,本书的特色还在于在阐述技术、原理的同时结合实例,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增强了图书内容的可操作性。
本书适用于从事生物、制药、化学、医学、环境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广大教科研人员,同时对相关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及教师而言也是一本内容翔实、用途广泛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此书对于有志于涉足蛋白质分离纯化研究及应用领域的同仁来说,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指导手册。

目录

绪论(李校堃 袁 辉)1
 01 蛋白质提取1
 011 原材料的选择1
 012 提取方法2
 02 色谱6
 021 吸附剂的选择6
 022 预实验6
 023 色谱顺序6
 03 分析和检测7
 031 电泳7
 032 分级分离的监控7
 033 活性测定8
 034 蛋白质含量的确定9
 04 纯化策略9
 041 三步纯化策略11
 042 色谱技术的顺序12
 043 纯化的要求14
 05 冷冻干燥保存15
 06 规模放大的指导方针15
第1部分 分离纯化方法
第1章 离心(袁 辉 武育荣)17
 11 原理和分类17
 111 基本原理17
 112 分类20
 113 分析性超速离心24
 12 应用实例25
 121 应用超速离心法分离血浆脂蛋白25
 122 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26
 13 标准操作和注意事项27
 131 关于密度离心法梯度溶液的制备27
 132 超离心后样品的收集28
 133 关于连续流离心机操作的问题解答28
 134 离心机的常见故障及其排除30
第2章 细胞破碎(谢秋玲 洪 岸)32
 21 细胞的结构32
 211 细菌的结构32
 212 酵母的结构32
 213 动物细胞的结构32
 214 植物细胞的结构32
 22 破碎缓冲液33
 23 破碎的方法33
 231 机械法33
 232 非机械法36
 24 影响破碎率的因素和检测破碎率的方法37
 241 影响因素37
 242 检测方法38
 25 破碎仪器38
 251 珠磨机38
 252 高压均质机39
 26 破碎实例40
 261 破碎材料40
 262 破碎仪40
 263 破碎方法40
 264 仪器的清洗41
 265 注意事项41
 参考文献41
第3章 蛋白质沉淀(张 玲 袁 辉 洪 岸)42
 31 盐析法沉淀42
 311 盐析法沉淀的原理42
 312 盐析的影响因素44
 313 操作步骤44
 32 有机溶剂沉淀45
 33 聚合物沉淀46
 34 等电点沉淀47
 35 选择性变性沉淀47
 351 温度变性47
 352 pH变性48
 353 有机溶剂变性48
第4章 溶液的制备和膜过滤 (谢秋玲 袁 辉 李校堃) 49
 41 缓冲液49
 411 简介49
 412 缓冲液的制备52
 413 缓冲液的更换56
 42 膜过滤58
 421 微过滤58
 422 标准流动净化59
 423 超滤59
 424 病毒过滤60
 425 高效切线流动过滤60
 426 膜色谱61
 43 应用实例61
 431 血浆制品61
 432 血清62
 433 哺乳动物培养63
 434 注释 66
 44 术语67
 参考文献67
第5章 色谱技术导论(袁 辉 李校堃) 68
 51 基本概念和种类68
 52 固定相70
 521 基质特性70
 522 固定相技术72
 523 配基介绍73
 524 配体-蛋白质相互作用73
 53 色谱理论75
 531 色谱的量单位75
 532 在吸附色谱中的保留78
 54 色谱过程81
 541 装柱81
 542 加样82
 543 色谱的洗脱82
 55 仪器设备83
 551 色谱系统83
 552 色谱系统的部件85
 参考文献88
第6章 凝胶排阻色谱(袁 辉 钱垂文)90
 61 简介90
 62 基质选择91
 621 可用基质特性91
 622 化学和吸附特性93
 623 选择曲线和分离范围94
 624 基质孔体积94
 63 理论考虑95
 631 通过凝胶过滤估算分子大小95
 632 柱效和峰区带扩展96
 633 影响分辨率的参数98
 64 装柱100
 641 柱材料及附件100
 642 装柱过程100
 643 装柱质量的评价101
 644 装柱落差压102
 65 样品与缓冲液103
 651 缓冲液与添加剂103
 652 样品104
 653 校正物质104
 66 凝胶排阻色谱系统105
 661 上样105
 662 洗脱105
 663 最佳流速106
 664 样品检测107
 665 系统(弥散)扩散108
 67 应用实例108
 671 脱盐--大量血红蛋白样品脱盐108
 672 蛋白质混合物组分收集--抗IgE-β-半乳糖苷酶结合物的纯化108
 673 凝胶过滤分析--葡萄球菌肠毒素B的纯化监测,小鸡干扰素分子
质量的确定109
 674 孔径大小的确定--Superose○R 6表观孔直径的估算111
 675 混合模式分离--酵母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初始纯化112
 68 凝胶过滤部分所使用的公式和符号113
 69 分子质量标准品114
 参考文献115
第7章 离子交换色谱(袁 辉 钱垂文)119
 71 离子交换色谱的原理120
 72 离子交换色谱的基本概念121
 721 离子交换色谱的分辨率121
 722 容量因子122
 723 柱效122
 724 选择性123
 725 容量123
 73 离子交换剂的种类124
 74 样品准备125
 741 样品浓度125
 742 样品组成125
 743 样品体积126
 744 样品黏度126
 745 样品制备126
 75 柱装填126
 751 柱构造126
 752 柱装填录像126
 753 检查填充126
 76 交换容量的测定127
 761 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的测定127
 762 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的测定127
 77 离子交换介质的清洗和储存128
 771 再生128
 772 清洗、清洁和灭菌工艺128
 773 凝胶和柱的储存128
 78 离子交换色谱的应用策略129
 781 结合条件129
 782 容量129
 783 起始条件129
 784 pH130
 785 离子强度130
 786 上样130
 787 洗脱130
 788 梯度形状的选择131
 789 流速131
 7810 缓冲液的配制132
 7811 规模放大132
 79 应用实例133
 791 酶133
 792 免疫球蛋白133
 793 核酸分离133
 794 多肽和多核苷酸133
 710 常见问题及其解决135
第8章 亲和色谱(袁 辉)138
 81 亲和色谱的动力学139
 811 结合平衡:非选择性洗脱 139
 812 结合平衡:选择性洗脱或者竞争性洗脱140
 813 竞争性洗脱的结果141
 814 吸附和解吸附的动力学141
 82 亲和色谱载体142
 83 载体的处理143
 831 载体的活化143
 832 配体偶联143
 833 间隔臂144
 834 封闭144
 84 洗脱策略144
 841 洗脱方法的选择144
 842 流速145
 843 举例146
 85 亲和色谱操作147
 851 预处理147
 852 柱的填充和制备148
 853 上样注意事项148
 854 洗涤149
 855 洗脱149
 86 亲和色谱存在的问题149
 861 产物变性149
 862 渗漏150
 863 成本152
 87 基质的选择152
 871 配体的特性154
 872 亲和吸附剂制备的评价154
第9章 羟基磷灰石色谱(袁 辉 朱利民 ) 157
 91 原理158
 911 蛋白质结合的机理158
 912 洗脱行为158
 913 保留时间和缓冲液pH159
 914 BSA和 IgG 结合容量159
 92 方法的开发159
 921 双梯度筛选159
 922 增强抗体的溶解性159
 923 优点159
 93 特性160
 931 羟基磷灰石的特性160
 932 化学稳定性160
 94 比较161
 95 压降计算器162
 96 柱填充:中试和工艺柱163
 97 应用案例164
 971 抗肿瘤特异性杀伤T淋巴细胞抗原的纯化165
 972 马IgGT抗蛇毒血清的纯化166
 973 从转基因乳中纯化重组人α1抗胰蛋白酶169
 974 IgG的纯化171
 975 转基因IgG纯化173
第10章 色谱聚焦(张 玲)175
 101 原理175
 1011 pH梯度的形成175
 1012 聚焦介质的聚焦175
 1013 蛋白质的等电点与聚焦效应的关系175
 1014 解吸附效应176
 102 色谱聚焦介质176
 103 色谱聚焦缓冲液177
 1031 起始缓冲液177
 1032 样品缓冲液177
 1033 洗脱缓冲液177
 104 色谱聚焦应用实例--昆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分离纯化177
第11章 逆流色谱(张天佑)179
 111 基础知识179
 1111 发展史179
 1112 逆流分溶法简介179
 112 仪器--螺旋管行星式离心分离仪180
 1121 引言180
 1122 实现逆流过程的机制181
 1123 分离实例182
 1124 各个物理参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183
 113 大分子蛋白质逆流色谱法186
 1131 引言186
 1132 聚合物水相系统的基本特征186
 1133 大分子在聚合物水相系统中的分配188
 1134 聚合物水相系统用于逆流分配192
 1135 正交轴逆流色谱仪192
 1136 正交轴逆流色谱法分离生物大分子196
 114 结语200
 附录 中国开展逆流色谱技术及应用研究的进程201
 参考文献204
第2部分 分离纯化技术的应用
第12章 膜蛋白的纯化策略(李校堃 袁 辉 华子春)205
 121 介绍205
 122 保持催化活性的常用策略206
 123 分离技术的选择206
 124 选择蛋白质来源和细胞裂解的方式207
 125 蛋白质活性实验208
 1251 催化活性和其他特性测试208
 1252 总蛋白质定量测试209
 126 膜蛋白的溶解和稳定209
 1261 缓冲液的选择209
 1262 去垢剂的选择210
 1263 蛋白质稳定性和蛋白酶的抑制213
 参考文献214
第13章 膜蛋白纯化中的色谱技术和基本操作(李校堃 袁 辉 杨树林)216
 131 介绍216
 132 溶解-沉淀216
 1321 差分萃取216
 1322 相分离和级分沉淀218
 1323 离心219
 133 样品的富集、缓冲液体系的改变以及去垢剂的去除和交换220
 1331 样品富集220
 1332 缓冲液体系的改变220
 1333 去垢剂的去除和交换221
 134 色谱技术221
 1341 羟基磷灰石色谱222
 1342 离子交换色谱224
 1343 色谱聚焦226
 1344 金属螯合色谱229
 1345 亲和色谱230
 1346 共价色谱232
 1347 疏水作用色谱233
 1348 凝胶过滤233
 参考文献235
第14章 重组蛋白质的包涵体纯化(张 玲)237
 141 细胞破碎237
 142 包涵体表达与可溶性表达238
 1421 增加可溶性表达的策略238
 1422 药物蛋白以包涵体表达238
 143 包涵体复性240
 1431 复性机理240
 1432 复性过程中促复性添加剂240
 1433 体外复性中应注意

发送电子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