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请开启后继续
中药科学鉴定方法与技术丛书--常用中药液相与气相色谱鉴定

中药科学鉴定方法与技术丛书--常用中药液相与气相色谱鉴定

  • 作者
  • 张贵君 主编 李萍 刘丽芳 毕志明 等编著

中药品质评价的方法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在中药品质现代评价方法中,中药的气相与液相色谱鉴定法就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使用仪器测定某些中药的成分,以鉴定其真伪和纯度的一种方法。 本书共分6章,重点阐述了中药气相与液相色谱鉴定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介绍了这些方法在常用含挥发油类、含苷类、含木脂素类、含有机酸类、含生物碱类中药品质鉴定中的运用。该书记载的...


  • ¥32.00

丛书名: 中药科学鉴定方法与技术丛书

ISBN: 7-5025-6609-0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05-03-05

图书介绍

ISBN:7-5025-6609-0

语种:中文

开本:16

出版时间:2005-03-05

装帧:平装

页数:256

图书前言

前言   中药是治疗疾病和卫生保健的特殊物质,它的使用价值是由其属性所决定的,其属性构成了使用价值的物质基础,而使用价值集中体现为品质(质量)。中药的质量不合格,就失去了使用的价值。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可控性,必须对其品质进行科学的鉴定、制定出规范化的质量标准。
中药的品质鉴定是一个复杂的关键问题,评价中药品质一定要以疗效为准绳,重视中药药效与形态特征、理化特征和生物基因特征的相关性研究,根据它们的相关性评价中药品质就比较客观。
以往对中药的鉴定多把研究对象局限在中药材上,通常认为中药鉴定就是鉴别药材的真伪,这是一个误区。众所周知,中药绝大多数是以复方或制剂的形式进入临床,所以对中成药的鉴定至关重要。如果鉴定研究脱离了中药应用价值这一基本目标,也就迷失了研究的方向。张贵君教授强调:在中药鉴定的科学研究过程中,“只有把中药材、饮片、复方及其制剂的鉴定方法与鉴别特征联系起来,采用综合的方法评价中药的质量,进行关键技术的整合,才能真正达到鉴定目的”,这是中药鉴定学科领域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目前,从整体上来综合评价中药品质的研究较少,中药鉴定方法学著作更属凤毛麟角,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鉴定研究出现互相脱节的现象,由于受传统的思想影响,有些先进技术没有真正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应该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我们认为,中药要是实现现代化,必须紧密结合中药生产和临床应用的实际,建立综合品质鉴定和全面的质量管理(GSP)的科学体系;中药鉴定的对象是复杂的和多种多样的,重要的是解决方法学的问题,中药鉴定的方法和技术要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不断地精炼和提升中药的质量标准。为此,我们组织编写了《中药科学鉴定方法与技术》丛书,旨在为中药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中药品质评价的方法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没有中药品质评价方法的现代化,就不能保证中药的质量。在长期的生产和医疗实践中,人们积累有关中药品质评价的丰富经验和方法,为中药品质的评价和质量的控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药品质的现代评价方法中,中药的气相与液相色谱鉴定法就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使用仪器测定某些中药的成分,以鉴定其真伪和纯度的一种方法。为此,我们对中药液相与气相色谱鉴定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和科学总结,旨在促进中药品质评价方法的科学化进程。
本书共分为六章,重点阐述了中药气相与液相色谱鉴定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介绍了这些方法在常用中药品质鉴定中的运用。本书记载的内容充分反映了现代中药品质评价方法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
本书由中国药科大学等医药院校里长期从事中药品质鉴定研究的专家李萍、刘丽芳、毕志明、杜迎翔和北京军医学院的宋蔚、南京医科大学的曾群合作撰著,其中:第一章,刘丽芳、李萍、杜迎翔编写;第二章,曾群、刘丽芳编写;第三章,毕志明编写;第四章与第五章,刘丽芳编写;第六章,宋蔚、刘丽芳编写。全书由李萍主编。本书可作为中医药类和医药类专业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专门教材,也可作为执业中药师的培训教材,亦是医药行业的各层次人员提高专业素质的参考书。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所限,难免有错误和不完善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精彩书摘

中药品质评价的方法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在中药品质现代评价方法中,中药的气相与液相色谱鉴定法就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使用仪器测定某些中药的成分,以鉴定其真伪和纯度的一种方法。
本书共分6章,重点阐述了中药气相与液相色谱鉴定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介绍了这些方法在常用含挥发油类、含苷类、含木脂素类、含有机酸类、含生物碱类中药品质鉴定中的运用。该书记载的内容充分反映了现代中药品质评价方法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
本书可供中药研究、开发、生产与营销单位的科技人员及院校师生使用。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气相色谱法1
一、气相色谱法的分类1
二、气相色谱的特点2
三、气相色谱的原理和理论3
四、气相色谱的检测器3
第二节高效液相色谱法5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
特点和应用5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离
机制6
三、检测器7
第三节高效毛细管电泳法11
一、毛细管电泳的发展简史12
二、毛细管电泳的特点12
三、毛细管电泳的基本装置
和基本知识13
四、毛细管电泳的检测器14
五、21世纪毛细管电泳的
发展趋势15
第四节毛细管电色谱法16
一、毛细管电色谱法的分类16
二、毛细管电色谱的特点17
三、毛细管电色谱试验条件
的选择17
四、毛细管电色谱的应用18
第五节色谱联用技术18
一、接口19
二、常见的联用技术19
第六节色谱的定性和定量
分析21
一、定性分析21
二、定量分析22
三、色谱法用于中药化学成分
定量分析的方法学考察24
第七节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
色谱法在中药现代化
研究中的应用26
参考文献28
第二章含挥发油类中药的
鉴定29
第一节概述29
第二节常用中药的鉴别30
细辛30
紫苏32
佩兰34
五味子37
薄荷38
当归41
防风44
连翘45
麻黄47
辛夷48
石菖蒲50
肉桂油52
忍冬54
广藿香56
益智59
砂仁60
茵陈63
威灵仙66
第三章含苷类中药的鉴定68
第一节概述68
第二节常用中药的鉴别70
一、氰苷类药70
苦杏仁70
垂盆草72
二、酚苷类药74
牡丹皮75
天麻77
三、蒽苷类药79
何首乌79
大黄81
茜草83
四、黄酮苷类药85
黄芩86
贯叶连翘88
槐花90
五、双黄酮苷类药92
银杏叶92
六、二氢黄酮苷类药95
甘草95
陈皮97
七、二氢黄酮醇苷类药99
水飞蓟99
八、异黄酮苷类药102
射干102
九、查耳酮苷类药104
补骨脂104
十、酮类药107
石韦107
十一、甾体皂苷类药109
麦冬109
穿龙薯蓣111
十二、三萜皂苷类药114
人参114
黄芪116
十三、强心苷类药118
黄花夹竹桃119
蟾酥122
十四、香豆素类药124
蛇床子124
前胡126
十五、环烯醚萜苷类药128
栀子128
玄参130
地黄132
十六、二萜类药134
芫花135
穿心莲136
丹参139
雷公藤141
第四章含木脂素类中药的
鉴定144
第一节概述144
第二节常用中药的鉴别145
五味子145
牛蒡子149
厚朴151
连翘155
刺五加157
八角莲(鬼臼)159
细辛161
窝儿七163
第五章含有机酸类中药的
鉴定166
第一节概述166
第二节常用中药的鉴别168
金银花168
当归170
丹参172
关木通、马兜铃、青
木香175
藤黄178
牛黄180
第六章含生物碱类中药的
鉴定183
第一节概述183
第二节常用中药的鉴别185
益母草185
颠茄草和莨菪叶188
山莨菪和白曼陀罗190
洋金花192
苦参197
槟榔201
千金藤类203
延胡索207
蝙蝠葛209
莲子心211
罂粟壳213
小檗类217
喜树果220
马钱类222
吴茱萸227
长春花229
茶232
贝母236
川乌和附子243
麻黄246

发送电子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