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请开启后继续
中国经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中国经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 作者
  • 市村真一 王慧炯 主编

本书由中日两国专家共同完成,是中国经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创拓性工作,也是首次用于中国经济区域及产业间关系的分析。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编制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方法论;编制区域间表所需的中国统计数据;编制中国经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所采用的七大区域的基本状况;七大区域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及一个区域某些参数的变化对其他区域变化的影响,并将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应用于政策分析,...


  • ¥20.00

ISBN: 978-7-5025-9707-8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07-03-16

图书介绍

ISBN:978-7-5025-9707-8

语种:中文

开本:32

出版时间:2007-03-16

装帧:平装

页数:240

图书前言

本书是中国经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创拓性工作,首次对中国区域及产业间关系进行分析。构建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工作由市村真一(日本北九州,国际东亚发展研究中心)与王慧炯(北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所领导的中日合作研究组进行,始于1987年,完成于1995年。应用该表于中国区域问题的研究,则于近年来完成。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与区域间投入产出的研究并不新颖,但它们的实际应用却仅局限于少数国家。日本不仅于1958年编制了世界上第一张详细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其政府也在此后,马上将其应用于实际区域问题的研究。在本项目开展的前15年左右,中国也曾有若干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研究。
作为国家主要的政策研究机构,前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领导成员之一的王慧炯充分意识到现代数量分析方法在中国制定政策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他相信,它们必须用来替代缺少分析框架或良好实证基础的旧式政策建议。本书就是我们5年以上合作努力的产物,建立起了中国区域间关系分析的坚实基础。我们希望我们的工作能为中国区域发展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我们希望本研究也能对中国经济的区域分类有所启示。早在中央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政府就曾对不同区域作了详细的研究,这些区域的社会、文化及经济问题,始终是国家发展计划与政策所关注


的重点。区域科学一般并不对多种区域进行同时分析,但我们感到它对中国的研究至关重要。对中国东、中、西的区域划分已不能满足对中国现在区域发展的研究。例如东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其历史、文化、经济与技术等方面与东部的其他省份有很大的不同。在我们的研究中,中国的各省、自治区被划分成七个大区。我们区域间的投入产出表即据此而构建。中国科学院的吴传钧教授及其同事们对我们这一部分的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见本书第三章综述)。
当前在研究中国经济时,区域的差异是热点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在中国,在欧洲与美国所存在的区域差异,也吸引了大量西方及日本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们的关注。德国鲁尔区的衰落,是由于它在全球煤炭市场上竞争力的丧失。日本北九州由于该地煤矿资源的枯竭而不得不调整产业结构。我们都同意区域分类对中国的区域研究至关重要。
本书的内容可概要描述如下。第一章叙述了编制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方法论。第二章在简单解释了编制区域间表所需的中国统计数据后,展示了中国经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第三章解释了编制中国经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所采用的七大区域的基本状况。第四章讨论了七大区域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及一个区域某些参数的变化对其他区域变化的影响。第五章则把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应用于政策分析。由于时间的局限,本书的应用局限于一些简单例子。希



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能作出进一步的研究。
本项目也为两国专家间的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于这一国际合作项目,我们都非常满意合作中的高度主动性与团队精神所达到的理想程度。合作的工作方式反映了中国方面的灵活性和经合组织报告所评价的不同于福特工厂模式的日本生产线的团队组织。我们队伍中的成员来自于两个国家的不同机构,但他们都作为一个整体而进行工作,并完成了报告编制的最终目标。我们欢迎其他团队对这一课题作竞争研究,以实现中国经济区域间关系的更大进步。易经曾云:如果取得的成功已经很少有改善的余地,那是最小的成功,成功的收益在于其不断地修正与改进。本书仅是抛砖而已,我们的目标在于引玉。
最后,我们代表中、日全体研究人员,向中国国家统计局、联合国区域发展研究中心(日本名古屋)、联合国开发署、大阪国际大学与国际东亚发展研究中心(日本北九州)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我们也向参与本工作的成员致谢。虽然还有一些成员未能包括在本书作者的名单中,但没有他们的帮助与贡献,本项目将永远不能取得成果。我们还重申,真诚欢迎对本报告的一切评论与批评。
书中的区域投入产出表由国际东亚发展研究中心的亚历山大·莫夫晓科博士整理、编辑。我们希望读者们在他们自己进一步的研


究中,发现它的有用之处。
本书除中文版外,还同时以英文、日文出版。为符合惯例,我们都把中、日作者的姓放在前面。
由于研究、编制时间所限,书中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且重庆市未作为直辖市独立分出。


市村真一日本研究队负责人王慧炯中国研究队负责人
2003年6月

精彩书摘

本书由中日两国专家共同完成,是中国经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创拓性工作,也是首次用于中国经济区域及产业间关系的分析。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编制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方法论;编制区域间表所需的中国统计数据;编制中国经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所采用的七大区域的基本状况;七大区域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及一个区域某些参数的变化对其他区域变化的影响,并将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应用于政策分析,展示了中国经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本书可供经济研究人员及相关专业高等院校师生研究阅读。

目录

第一章如何构造区域间投入产出表1
市村真一,夏绍玮
11中国经济的区域间投入产出分析1
12建立两个区域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一个简单方法3
13技术投入系数和地区购入系数7
14建立多地区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方法8
15运输部门的处理12

表11国家级的投入产出表3
表12投入系数表4
表13区域的投入需求5
表14地区1的投入产出表6
表15(a)区域间投入产出表6
表15(b)区域间投入产出表7
表16地区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部分投入产出表9

第二章中国经济的地区间投入产出表(1987)15
李强,齐舒畅,伊藤俊秀,草薙信照
21中国地区间投入产出表的统计资料来源15
221990年前中国投入产出研究进展的简短历史18
23中国的地区投入产出表和地区间投入产出表20


24中国经济的地区间投入产出表21

表21中国经济的产业分类:9个部门和33个部门16
表22(1)~(10)9个部门和7个地区的地区间投入产出表22
表23(1)~(9)9个部门和7个地区的地区间投入产出系数43
表24(1)~(9)9个部门和7个地区的地区间
列昂惕夫逆矩阵系数61
表25(1)~(8)7个地区与9个部门的地区间投入产出表79
表26(1)~(7)7个地区与9个部门地区间投入产出系数95
表27(1)~(7)7个地区与9个部门地区间列昂惕夫
逆矩阵系数109

第三章中国经济区划分及其特点123
李文彦,吴正章
31中国大经济区产生的背景和区域划分的原则123
32大经济区的划分原则125
33中国大经济区的划分126
34七大经济区的基本特点127

表31中国大经济区划分的方案126
表32中国的行政地区(34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130



第四章利用地区间投入产出表分析地区之间的
经济关联131
李善同,伊藤正一,江崎光男,吴万标
41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格局的初步分析131
42产业和地区之间的投入系数155
43区域内部各产业的中间产品份额171
44各产业在各地区的中间产品份额173

表41中国经济总量构成及变化情况表132
表42各地区总产值结构变化情况表133
表43各地区总产出分行业构成表134
表44各地区的行业区位商(最大的5个行业和
最小的5个行业)135
表45各地区的贸易区位商136
表46各行业总产出的地区分布138
表47各地区的总体中间投入率139
表 481990年沿海和内陆地区的资源分布140
表49各地区从外地输入产品而无输出的产业部门152
表410各地区从外地大量输入和输出的产业部门152
表411各地区只输出而无输入的产业部门152
表412省际联系的空间倾向排序(1988年)153


表413各地区的农业投入系数表156
表414各地区的采掘业投入系数表156
表415各地区的轻工业投入系数表159
表416各地区的能源投入系数表162
表417各地区的重化工业投入系数表165
表418各地区的建筑业投入系数表168
表419地区的运输邮电业投入系数表169
表420各地区的商业饮食业投入系数表169
表421各地区的非物质生产产业投入系数表170
表422区域内部各产业的中间产品份额172
表423作为中间产品的农业在本地区的份额174
表424作为中间产品的采掘业在本地区的份额175
表425作为中间产品的轻工业在本地区的份额176
表426作为中间产品的能源工业在本地区的份额177
表427作为中间产品的重化工业在本地区的份额179
表428作为中间产品的运输邮电业在本地区的份额180
表429作为中间产品的商业饮食业在本地区的份额181
表430作为中间产品的非物质生产业在本地区的份额183

第五章区域投入产出分析在政策模拟方面的应用185
李泊溪,江崎光南,伊藤正一



51引言185
52经济政策分析186
53应用一:成本结构的相互依存188
54应用二:需求结构的相互依存202
55结束语222

表517个地区的总量指标186
表527个地区的主要特色188
表53(a)工资和劳动成本对价格的影响191
表53(b)资本成本和税收对价格的影响194
表53(c)来自初级要素对价格的影响196
表54对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影响199
表55(a)来自消费对产出的影响(C:外生)204
表55(b)来自投资对产出的影响 (C:外生)207
表55(c)来自出口对产出的影响(C:外生)209
表56(b)来自投资对产出的影响(C:内生)212
表56(c)来自出口对产出的影响(C:内生)215
表57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218

参考文献224

发送电子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