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请开启后继续
高能化学电源

高能化学电源

  • 作者
  • 管从胜、杜爱玲、杨玉国 编著

本书在介绍化学电源基本理论知识之上,重点叙及各种化学电源的特点、共性、应用现状与研究开发动向,共分6篇13章。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电源基础、常用化学电源(含锌-锰电池和铅-酸电池)、镍系电池(含镉-镍电池和氢-镉电池)、锂系电池(含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含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碱性燃料电池和中高温燃料电池)及安全、环保与综合利用等。书中对各种电池的原理、材料选...


  • ¥65.00

ISBN: 7-5025-6476-4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05-03-14

图书介绍

ISBN:7-5025-6476-4

语种:中文

开本:16

出版时间:2005-03-14

装帧:平装

页数:588

图书前言

化学电源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从电极反应过程机理、电极材料制备和电池组装到电池性能检测等涉及化学、材料和机械等多个学科,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自从1859年普兰特研制成功铅-酸电池和1868年勒克朗谢发明锌-锰干电池至今,化学电源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比较独立完整的科技体系,目前各种系列和型号的化学电源已经超过1000种,应用范围遍及国民生产各个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化学电源的理论研究成果,为研究开发高性能和新型化学电源以及改善和提高传统电池的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材料科学的发展、各种新材料的研究成功和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为高能和新型化学电源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尖端技术的发展,不仅拓宽了化学电源的应用领域,而且为化学电源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污染严重的传统化学电源将逐步被淘汰,而各种绿色环保型化学电源将受到重视;电动汽车的发展为高能化学电源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总之,高能化学电源的大发展时代已经到来,锂离子电池、金属氢化物-镍电池、可充电无汞碱性锌-锰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中高温燃料电池等高能和绿色环保化学电源将是本世纪的主流。
目前,有关化学电源的书籍很多,主要分为化学电源和燃料电池两大类,虽然各有特色,但是读者在选择时很茫然。总的来看,专业性太强的书籍,缺乏基础理论知识的叙述,通用性欠缺,只适合于从事相关研究人员参考;科普性的书籍,虽然面面俱到,但是又太简单,读者群体有限;大多数化学电源书籍,虽然对化学电源理论知识进行了介绍,但是缺乏系统性,而且燃料电池内容偏少,尚缺少一本满足大多数从事化学电源研究和生产人员的书籍。
作者查阅和参考了大量有关电化学理论和化学电源的科技文献资料,特别是《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查全性)、《电化学原理》(李荻等)、《金属腐蚀原理及应用》(魏宝明等)、《化学电源》 (吕鸣祥等)、《化学电源--电池原理及制造技术》(郭炳焜等)、《锂离子二次电池》 (吴宇平等)、《Fuel Cell System Explained 》 (James Larminie, 【英】) 、《燃料电池系统》(林维明等)、《燃料电池--原理·技术·应用》(衣宝廉)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黄倬等),结合作者多年从事腐蚀电化学和耐蚀材料教学以及化学电源科研工作的经验,考虑到目前读者的需求,编写了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引用了参考文献中的部分内容、图表和数据,在此特向参考文献的作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根据化学电源所需理论知识和各种化学电源的特点、共性、应用现状与研究开发动向,本书将内容分为6篇和13章。本书突出了化学电源的“高性能”,强调了化学电源的理论知识,特别是电解质溶液理论、电极过程动力学和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
第1篇为化学电源基础,包括化学电源概述和化学电源理论基础两章,在编写中力求基本概念清晰,理论知识系统、完整和通俗易懂。
第2篇为常用化学电源,包括铅-酸电池和锌-锰电池两章,虽然这两种电池不属于高能量电池,但是从技术水平和应用角度看,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产量最大和应用最广,本书仍将其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加以介绍,重点介绍可充电无汞碱性锌-锰电池和全密封铅-酸电池的发展方向。
第3篇为镍系化学电源,包括镉-镍电池和氢-镍电池两章,根据这两种电池正极和电解质溶液相同的特点而作为一篇内容介绍。
第4篇为锂系电池,包括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两章,在本篇中重点介绍了锂离子电池。
第5篇为燃料电池,包括燃料电池基本知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碱性燃料电池和中高温燃料电池四章。虽然燃料电池是化学电源的一种,但是与普通一次和二次电源有所不同,因此在化学电源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催化电极、燃料的催化氧化、氧化剂的催化还原、燃料与重整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种燃料电池,因此用一章篇幅作了重点介绍。磷酸型、熔融碳酸盐和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可以实现热电联供,具有一定的共性,在中高温燃料电池一章中作了详细介绍。碱性燃料电池虽然最早被应用,但是近年来没有大的发展,所以仅作了简单介绍。
第6篇为安全、环保与综合利用。在化学电源制造、应用和回收过程中,会遇到具有腐蚀性和污染性的物质。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化学电源的污染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本篇中介绍了化学电源生产过程中的防护措施和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现状和经济价值。
本书第1章和第2章由山东大学管从胜和杜爱玲撰写,第5章和第6章由管从胜和北京交通大学杨玉国撰写,其余由管从胜撰写。管从胜负责全书统稿。
化学工业出版社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对他们的工作表示深深的谢意。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和同仁批评指正。

精彩书摘

本书在介绍化学电源基本理论知识之上,重点叙及各种化学电源的特点、共性、应用现状与研究开发动向,共分6篇13章。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电源基础、常用化学电源(含锌-锰电池和铅-酸电池)、镍系电池(含镉-镍电池和氢-镉电池)、锂系电池(含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含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碱性燃料电池和中高温燃料电池)及安全、环保与综合利用等。书中对各种电池的原理、材料选择与制备、电池组装与应用、电池性能等进行了阐述。
本书不仅可作为从事化学电源研究、生产、应用和废旧化学电源回收工作者的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化学工程、应用电化学、金属腐蚀与防护等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篇 化学电源基础
第1章 化学电源概述3
 11 化学电源的发展历史3
 12 化学电源的组成4
 121 电极5
 122 电解质9
 123 隔膜14
 124 电池壳体16
 125 电池组装16
 13 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17
 131 一次电池17
 132 二次电池18
 133 燃料电池19
 14 化学电源的分类19
 15 化学电源的主要参数20
 151 原电池电动势20
 152 电池内阻21
 153 开路电压和工作电压22
 154 容量和比容量24
 155 能量和比能量26
 156 功率和比功率32
 157 电池的储存性能34
 158 电池寿命35
 16 化学电源设计与检测简介36
 161 化学电源设计36
 162 化学电源检测38
 163 电极活性物质性能检测45
 17 化学电源的应用与研究开发46
 171 化学电源的应用46
 172 高能化学电源的研究开发47
 参考文献50
第2章 化学电源理论基础51
 21 电极/溶液界面双电层和电位差51
 211 界面与相际51
 212 最简单的双电层和电位差52
 213 电极/溶液界面双电层的形成与电位差54
 214 零电荷电位56
 215 电极/溶液界面的等效电路57
 216 电极/溶液界面双电层结构模型58
 217 电极电位60
 22 电池的电动势60
 221 电化学体系的分类60
 222 电池的可逆性61
 223 电池的电动势62
 224 电池电动势的测量63
 225 电池电动势的热力学计算65
 23 平衡电极电位65
 231 电极的可逆性65
 232 可逆电极的电位66
 233 可逆电极的类型67
 234 标准电极电位和电位序70
 24 电极过程动力学73
 241 电极的极化现象73
 242 极化的原因和类型74
 243 电化学极化76
 244 浓差极化84
 245 电阻极化93
 246 阴极极化与阳极极化93
 25 多孔电极过程94
 251 两相多孔电极过程95
 252 三相多孔电极过程99
 253 气体扩散电极中的物质传递106
 254 气体扩散电极中的电流分布107
 26 析氢电极过程动力学109
 261 氢离子的阴极还原过程109
 262 析氢反应的电极过程机理113
 263 不同电极上析氢反应本质119
 27 析氧电极过程121
 271 研究氧电极过程的意义和存在的困难121
 272 氧电极的阳极过程123
 参考文献126
第2篇 常用化学电源
第3章 锌-锰电池129
 31 概述129
 311 勒克朗谢电池130
 312 纸板电池131
 313 碱性锌-锰电池131
 314 无汞碱性锌-锰电池131
 32 锌电极132
 321 锌电极的类型132
 322 锌电极的析氢腐蚀与抑制措施134
 323 锌电极的制备141
 33 二氧化锰电极142
 331 二氧化锰电极的阴极还原142
 332 二氧化锰的物理化学性能144
 333 二氧化锰电极的放电性能147
 334 可充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149
 335 二氧化锰正极的组成152
 336 二氧化锰电极的制备153
 34 其他电池材料153
 341 电解质溶液153
 342 隔膜155
 343 电池壳体156
 344 石墨(炭黑)156
 345 密封剂156
 346 集流体157
 35 锌-锰电池制备及性能157
 351 电池的制备工艺和结构157
 352 锌-锰电池的性能160
 参考文献164
第4章 铅-酸电池166
 41 概述166
 411 铅-酸电池的分类166
 412 铅-酸电池的产品规格型号168
 413 铅-酸电池的结构169
 42 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170
 421 电池反应170
 422 铅-酸电池体系电位-pH图171
 43 二氧化铅电极172
 431 二氧化铅的物理性质172
 432 二氧化铅电极的放电机理与影响因素174
 433 二氧化铅的充电机理178
 434 二氧化铅电极的自放电179
 435 二氧化铅电极的添加剂179
 44 铅电极182
 441 铅电极的充放电机理182
 442 铅电极的钝化182
 443 铅电极添加剂183
 444 铅电极的硫酸盐化及消除185
 445 铅电极的自放电187
 446 极板厚度对铅电极活性材料利用率的影响188
 447 铅电极的组成188
 45 合金板栅189
 451 板栅的作用189
 452 板栅材料的性能要求190
 453 合金板栅的分类190
 454 铅锑合金板栅191
 455 铅钙合金板栅194
 456 其他板栅 197
 457 板栅的腐蚀198
 46 电解质溶液199
 461 添加剂及作用199
 462 胶体电解质200
 47 隔板202
 471 微孔硬橡胶隔板202
 472 聚氯乙烯塑料隔板203
 473 聚烯烃树脂微孔隔板203
 474 玻璃纸浆复合隔板203
 475 玻璃丝隔板及套管203
 48 铅-酸电池的制造工艺204
 481 板栅205
 482 生极板制造205
 483 极板的化成207
 484 铅-酸电池的组装210
 49 铅-酸电池的性能211
 491 电池内阻211
 492 充放电特性211
 493 电池容量212
 494 电池储存性能212
 410 电池的使用与维护213
 4101 初充电213
 4102 使用过程中的充电方法213
 4103 铅-酸电池的维护214
 411 密封式免维护铅-酸电池214
 4111 电池工作原理214
 4112 电池制造215
 4113 密封铅-酸蓄电池的性能215
 4114 密封式铅-酸电池的发展方向216
 参考文献218
第3篇 镍系电池
第5章 镉-镍电池223
 51 概述223
 511 镉-镍电池特点223
 512 镉-镍电池反应224
 513 镉-镍电池分类224
 514 镉-镍电池型号和标志225
 515 密封镉-镍电池225
 516 镉-镍电池的发展226
 52 氧化镍正极228
 521 氧化镍正极的电极过程228
 522 氧化镍正极材料的制备230
 523 氧化镍正极添加剂及作用231
 524 氧化镍正极活性物质的组成232
 53 镉负极233
 531 镉负极的电极过程机理233
 532 镉负极添加剂及作用233
 533 镉负极活性物质234
 54 镉-镍电池电极制造234
 541 袋式电极235
 542 烧结式电极236
 543 黏结式电极239
 544 泡沫镍电极240
 545 电沉积式电极242
 546 纤维式电极244
 55 镉-镍电池245
 551 有极板盒式镉-镍电池245
 552 烧结式镉-镍电池246
 553 密封式镉-镍电池247
 554 快充式镉-镍电池249
 56 镉-镍电池的性能251
 561 镉-镍电池的充放电性能253
 562 活性物质的利用率253
 563 自放电性能254
 564 电池寿命254
 565 耐过充和过放电能力255
 566 电池内阻255
 567 温度特性255
 568 记忆效应255
 57 镉-镍电池的使用与维护256
 571 充放电制度256
 572 电池活化257
 573 电解液更换257
 参考文献257
第6章 氢-镍电池259
 61 概述259
 611 高压氢-镍电池259
 612 低压氢-镍电池260
 62 高压氢-镍电池261
 621 高压氢-镍电池的工作原理261
 622 高压氢-镍电池的结构263
 623 高压氢-镍电池的性能268
 63 金属氢化物-镍电池270
 631 金属氢化物-镍电池的工作原理270
 632 金属氢化物-镍电池的结构和制备273
 633 金属氢化物-镍电池的性能276
 64 储氢合金279
 641 储氢合金分类280
 642 负极用储氢合金281
 643 典型储氢合金281
 644 金属氢化物的储氢与放氢原理285
 645 储氢合金的结构和性能287
 646 储氢合金制备290
 647 储氢合金的表面改性293
 648 储氢合金的研究现状及方向294
 65 金属氢化物-镍电池的研究现状与开发方向297
 651 研究现状297
 652 开发方向298
 653 MH-Ni电池技术299
 参考文献300
第4篇 锂系电池
第7章 锂电池303
 71 概述303
 711 锂电池的分类和特点303
 712 锂电池的命名方法305
 713 锂电池的电极反应306
 714 锂电池的组成306
 72 有机电解质锂电池307
 721 锂-二氧化锰电池308
 722 锂-二氧化硫电池311
 723 锂-聚氟化碳电池313
 73 无机电解质锂电池314
 731 Li-SOCl2电池组成和电池反应315
 732 Li-SOCl2电池的特性316
 74 熔盐锂电池317
 741 负极材料317
 742 正极材料319
 743 电解质323
 744 电池辅助材料324
 745 熔盐锂电池的结构和特性325
 75 热电池328
 751 热电池的特点328
 752 负极材料329
 753 正极材料329
 754 电解质330
 755 热电池的性能330
 参考文献331
第8章 锂离子电池332
 81 概述332
 811 锂离子电池332
 812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333
 813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334
 814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335
 82 正极材料336
 821 正极材料的性能336
 822 氧化钴锂340
 823 氧化镍锂342
 824 氧化锰锂344
 825 氧化钒锂347
 826 影响正极活性物质电化学性能的因素348
 83 负极材料349
 831 碳素材料350
 832 石墨化碳素材料352
 833 无定形碳354
 834 碳素材料的改性355
 835 插锂机理简介357
 836 其他负极材料简介358
 84 电解质360
 841 有机电解质溶液360
 842 聚合物电解质364
 843 无机电解质369
 85 其他材料370
 851 隔膜材料370
 852 胶黏剂371
 853 集流体371
 854 导电剂371
 855 正温度系数端子371
 86 锂离子电池的组装372
 861 正极活性物质制备372
 862 负极活性物质制备374
 863 正、负极制备374
 864 电池组装374
 87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374
 88 锂离子电池的开发与应用376
 881 在电子产品方面的应用376
 882 在交通工具方面的应用377
 883 在军事上的应用378
 884 在储能方面的应用378
 参考文献379
第5篇 燃料电池
第9章 燃料电池基本知识383
 91 燃料电池的发展历史383
 92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

发送电子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