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请开启后继续
环境管理(甘小荣)

环境管理(甘小荣)

  • 作者
  • 甘小荣、刘宝军、王新波、牟金成 编著

本书在对环境管理体系与风险评价、环境工程管理的理论基础、环境管理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质量评价和规划等基础理论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对水环境管理、土壤环境管理、大气环境管理和固体废物环境管理进行了具体论述。通过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更具针对性。 本书除了作为环境专业学生教材外,也可供环境工程管理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88.00

ISBN: 978-7-122-44937-5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24-08-01

图书信息

ISBN:978-7-122-44937-5

语种:汉文

开本:16

出版时间:2024-08-01

装帧:平

页数:230

内容简介

本书在对环境管理体系与风险评价、环境工程管理的理论基础、环境管理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质量评价和规划等基础理论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对水环境管理、土壤环境管理、大气环境管理和固体废物环境管理进行了具体论述。通过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更具针对性。
本书除了作为环境专业学生教材外,也可供环境工程管理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

国家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工作的力度,许多地方政府也已经认识到环境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理,就可能影响到经济建设。我国环境工程管理存在重大环境因素的评估非常不充分、环境工程管理优秀人才缺乏、环境工程从业人员在岗后续培训跟不上、环境工程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需要通过提高广泛的意识、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加强环境评审力度和监督制度、把管理的相关体系与实际的工作相结合等措施来解决,这也是编写本书的出发点。

图书前言

环境管理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不仅涉及传统环境学科中科学和技术等方面知识,而且还涉及管理科学、法学、经济学、伦理学和系统学等交叉学科方面的内容,将上述知识融入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和社会发展中,统筹兼顾,可实现环境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收益最大化。笔者从事环境管理课程教学多年,深感此门学科的博大精深,且苦于市场上缺乏合适的教材,这是编写本书的初衷,希望本书的顺利出版能为环境学科的本科及研究生教学科研起到促进作用。
本书共分9章。第1章由甘小荣、刘宝军编写,主要介绍环境工程管理的产生和发展。第2章由王新波编写,主要介绍环境工程管理体系与风险评价。重点针对环境工程管理的基本概念、体系涉及的内容,环境风险管理所涉及的环境监测和分析方法以及环境补偿。第3章由刘宝军编写,主要介绍环境工程管理的理论基础,包括可持续发展原理、环境生态学原理、系统论原理、环境经济学原理和管理学原理。第4章由甘小荣编写,介绍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和制度,特别是对于一些典型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进行介绍。第5章由王新波编写,主要介绍环境规划、环境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的相关内容。第6章由甘小荣编写,主要介绍水环境管理,包括了地表水环境管理和地下水环境管理。第7章由刘宝军编写,主要介绍土壤环境管理,包括土壤的结构、性能、功能、土壤污染现状和管理措施。第8章由牟金成编写,介绍了大气环境管理,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状况,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大气管理的相关措施和经验。第9章由牟金成编写,介绍了固废环境管理,包括固废基本概念、污染途径、控制措施、相关的法律体系,以及固废循环经济等。
本书的顺利完成要特别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00059、21908018、22078174和52200124)、江苏省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KJS2264)、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2022A1515011856)、深圳市科技计划资助(JCYJ20220530141205012)、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2020CXGC011403),山东省重点技术研发计划(2021CXGC01083)、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基础-ZK【2022】重点012)等项目的资助。另外,衷心感谢河海大学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山东大学和苏州大学给予的大力支持。
笔者学识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专家批评指正。

著者
2024年1月

目录

第1章 环境工程管理导论 001
1.1 引言 001
1.2 环境问题 002
1.2.1 环境的特性 003
1.2.2 环境质量与环境问题 004
1.2.3 环境问题的实质 006
1.3 环境与健康 007
1.4 环境工程管理学 009
1.4.1 环境管理学的发展 009
1.4.2 环境工程管理的内涵及特点 012
1.4.3 环境工程管理的任务 013
1.4.4 环境管理的模型 014
1.4.5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017
1.4.6 我国环境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018
参考文献 020

第2章 环境工程管理体系与风险评价 021
2.1 引言 021
2.2 环境工程管理体系 021
2.2.1 自然资源环境管理 021
2.2.2 区域环境管理 022
2.2.3 部门环境管理 024
2.2.4 环境规划与管理 025
2.2.5 环境管理标准 026
2.3 环境风险管理与评价 027
2.3.1 污染物的监测方法 027
2.3.2 环境风险管理 030
2.3.3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 032
2.3.4 环境风险与补偿 038
参考文献 040

第3章 环境工程管理的理论基础 042
3.1 引言 042
3.2 可持续发展原理 042
3.2.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043
3.2.2 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044
3.3 环境生态学原理 045
3.3.1 极限性原理 046
3.3.2 耐受性法则 047
3.3.3 食物链原理 048
3.3.4 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规律 048
3.3.5 生态位原理 049
3.3.6 河流连续体理论 049
3.4 系统论原理 051
3.4.1 系统论的基本原则 052
3.4.2 系统原理 053
3.5 环境经济学原理 054
3.5.1 环境、资源与经济 055
3.5.2 经济学基本原理 055
3.5.3 环境经济学 058
3.5.4 循环经济 060
参考文献 063

第4章 环境管理的政策和制度 064
4.1 引言 064
4.2 环境保护思想和战略的发展 064
4.3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 066
4.4 我国环境管理政策 067
4.5 我国环境管理制度 069
4.5.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069
4.5.2 “三同时”制度 077
4.5.3 生态补偿制度 079
4.5.4 排污收费制度 082
4.5.5 排污许可证制度 085
4.5.6 排污权交易管理制度 085
参考文献 090

第5章 环境质量评价与规划 091
5.1 引言 091
5.2 环境质量评价 091
5.2.1 环境质量评价的定义和类别 092
5.2.2 环境质量评价的流程 093
5.2.3 水环境质量评价 094
5.2.4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096
5.2.5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098
5.3 环境规划 101
5.3.1 环境规划的类别 101
5.3.2 环境规划的原则和主要特征 101
5.3.3 环境规划的基本要素及其架构 102
参考文献 106

第6章 水环境管理 108
6.1 引言 108
6.2 水环境污染与健康 109
6.2.1 水污染源 109
6.2.2 水污染物的危害 111
6.2.3 水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 115
6.3 水环境管理的对象和目标 117
6.3.1 水环境管理的对象 117
6.3.2 水环境管理的目标 117
6.4 地表水环境管理 118
6.4.1 地表水现状和管控对象 119
6.4.2 地表水监测方法 122
6.4.3 地表水环境修复方法 124
6.5 地下水环境管理 130
6.5.1 我国地下水现状及管控目标 131
6.5.2 地下水环境监测方法 138
6.5.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39
6.5.4 地下水污染控制的典型方法 141
6.6 海洋环境管理 143
6.6.1 海洋污染物种类和来源 144
6.6.2 海洋环境管理的特点和原则 145
6.6.3 海洋环境管理的现状和目标 148
6.6.4 海洋环境管理体制 149
6.6.5 海洋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和制度 150
参考文献 153

第7章 土壤环境管理 154
7.1 引言 154
7.2 土壤和土壤圈 155
7.2.1 土壤 155
7.2.2 土壤圈 159
7.3 土壤性质和参数的分析方法 161
7.3.1 土壤含水量分析 162
7.3.2 土壤碳分析 162
7.3.3 土壤氮分析 163
7.3.4 土壤中磷、钾、铁分析 163
7.4 土壤环境污染 164
7.4.1 土壤环境污染的危害 164
7.4.2 土壤的自净作用和缓冲性 165
7.4.3 土壤污染的主要问题 166
7.4.4 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 168
7.4.5 土壤环境污染的国际治理经验 171
7.5 我国土壤环境管理制度和法律 174
参考文献 175

第8章 大气环境管理 176
8.1 引言 176
8.2 大气和大气污染物 177
8.2.1 大气的组成 177
8.2.2 大气污染物 177
8.3 大气污染与健康 179
8.3.1 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 180
8.3.2 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182
8.3.3 大气颗粒物污染及其危害 183
8.3.4 气溶胶污染及其危害 187
8.4 大气污染防治方法 188
8.4.1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历程 188
8.4.2 粉尘污染物的治理技术和方法 190
8.4.3 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和方法 192
8.4.4 碳中和与循环经济 193
8.5 大气污染相关的法律法规 195
8.5.1 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间接效应 196
8.5.2 大气环境相关法律 196
8.6 大气环境的评价方法 198
8.6.1 评价方法种类 198
8.6.2 大气质量环境评价的流程 199
8.7 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201
8.8 国内外大气管理经验 202
8.8.1 美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经验 202
8.8.2 英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经验 204
8.8.3 韩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经验 205
8.8.4 日本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经验 206
8.8.5 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经验 207
参考文献 208

第9章 固体废物环境管理 210
9.1 引言 210
9.2 固体废物概论 210
9.2.1 固体废物的概念及分类 210
9.2.2 固体废物的危害 212
9.2.3 固体废物属性及鉴别方法 213
9.2.4 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 217
9.3 固体废物管理实践 218
9.3.1 固体废物收集、贮存和运输 218
9.3.2 固体废物处理和处置技术 219
9.4 废弃物环境管理体系 222
9.4.1 控制政策 222
9.4.2 法律、法规体系 224
9.5 固体废物管理与循环经济 226
9.5.1 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226
9.5.2 循环经济的技术思路 227
9.5.3 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 228
9.5.4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228
9.5.5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230
参考文献 230

发送电子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