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针对老年用户的感知、认知、执行能力及其与数字产品的交互需求进行“适配- 赋能” 设计。全书首先解析了乡村老年人“自底向上” 的价值需求与养老服务关联机制,其次提出了针对老年用户数字鸿沟的设计模型与交互设计方法,并开发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老年产品的原型案例,最后探索了数字鸿沟场景下乡村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升级与平台搭建。 本书学术性、知识性和实用性并重。书中所开发的设计程序与方法、介绍的设计理论和取得的结论适合高等院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及其他相关艺术设计专业师生参考。同时,本书也可以作为各地卫生健康部门、民政部门、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企业或养老服务平台运营商等的参考资料。
张宁 西华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学士、硕士学位,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荷兰埃因霍温科技大学(TU/e)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乡村振兴推广设计、老龄化交互设计、品牌设计与推广、文化创意设计研究。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厅局级项目4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德国红点设计大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在国内外刊物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科技的浪潮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然而,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尽管数字技术的光芒逐渐渗透,但其带来的红利并未能均衡地惠及每一位村民,尤其是那些承载着乡村记忆与智慧的老年群体。《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乡村老年人产品设计》一书的诞生,正是基于这样一份深切的关怀与责任,旨在探索如何利用数字技术的力量,为乡村老年人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与可能。 本书以数字乡村建设下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将老年用户认知能力与数字产品交互需求进行“适配- 赋能”设计,对数字乡村老年服务平台的设计问题展开实证研究工作。本书分为智能产品“适配”理论+“赋能”路径案例+产业服务升级,主要内容包含(1)解析乡村老年人“自底向上” 价值需求与养老服务关联机制;(2) 提出针对老年用户数字鸿沟的设计模型与交互设计方法;(3)开发数字技术赋能乡村老年产品原型案例;(4) 探索数字鸿沟场景下乡村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升级与平台搭建。从宏观层面构建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同时在微观层面体现和运用老龄化配套体系的创意内涵,提升老年人享受智慧康养服务的获得感。 本书的完成,离不开在这项研究中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各位老师和学生们。感谢我的博士导师——南京理工大学李亚军教授,是您为我指明研究方向;感谢段齐骏教授,书中很多概念都是在与您的一次次交流碰撞中产生的;感谢荷兰埃因霍温科技大学(TU/e) 胡军教授,在荷兰跟您学习到的知识为本书的完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此特地感谢耿霞、石丽秀、胡圣达、冯世璋、余非凡等同学,无数个日夜的调研、访谈、设计与迭代,凝聚成了这本成果。衷心感谢曾参与过一线调研的300 多位爷爷奶奶,是他们的开放心态与真诚反馈,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让产品设计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太多的乐观、积极和阳光,没有他们的热心帮助,此项研究将寸步难行。 本书虽力求全面而深入地探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老年人生活的路径与策略,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与局限。一方面,由于地域、文化、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差异,乡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与偏好呈现出多样性,本书难以涵盖所有情况;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产品与服务日新月异,本书所提出的设计方案与策略需持续跟踪评估,不断优化升级。我们也将继续深化研究,努力构建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乡村养老服务体系。 最后,衷心希望《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乡村老年人产品设计》一书能够为社会各界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共同推动乡村老年人数字生活的美好未来。 张宁 2024 年7 月
第1章 乡村养老模式与老年人现实困境001 1.1 乡村老龄化发展 003 1.1.1 乡村老龄化发展原因 003 1.1.2 乡村老龄化发展趋势 004 1.2 养老模式发展 006 1.2.1 我国养老发展的五个阶段 006 1.2.2 乡村养老模式 009 1.3 乡村老年人的现实困境 013 1.3.1 身体困境 014 1.3.2 生活困境 017 本章小结 020 参考文献 021 第2章 乡村智慧养老数字鸿沟022 2.1 我国智慧产品适老化转型 023 2.2 智慧养老产品分类与技术应用 025 2.2.1 智慧养老产品分类 026 2.2.2 智慧养老产品技术应用 028 2.3 乡村智慧养老产品服务面临的挑战 029 2.3.1 乡村智慧养老产品服务挑战 030 2.3.2 乡村智慧养老产品设计要素 031 2.4 乡村智慧养老产品设计三大鸿沟 032 2.4.1 操作沟 033 2.4.2 接受沟 036 2.4.3 传播沟 038 本章小结 039 参考文献 040 第3章 智慧养老产品设计策略041 3.1 老年人产品广义设计原则 042 3.1.1 包容性设计策略 042 3.1.2 通用设计理论 044 3.1.3 设计为人人 044 3.2 适配- 赋能设计方法 046 3.2.1 信息加工能力与产品设计 046 3.2.2 用户实际和产品需求能力匹配 046 3.2.3 ADCE 能力- 需求匹配模型 048 3.3 普适计算背景下的交互设计思维 056 3.3.1 宁静技术 057 3.3.2 慢技术 060 3.4 信息传播视角下的交互设计思维 064 3.4.1 扎根理论 065 3.4.2 技术探针 065 本章小结 068 参考文献 069 第4章 操作沟——产品需求与老年实际能力之间的鸿沟071 4.1 能力-需求理论 072 4.1.1 感知能力 073 4.1.2 认知能力 074 4.1.3 执行能力 075 4.2 用户能力数据的采集方法 076 4.2.1 感/认知能力数据的采集方法 077 4.2.2 执行能力数据的采集方法 077 4.3 产品感知能力-需求研究 078 4.3.1 界面视觉搜索能力评估 079 4.3.2 描述项统计结果 083 4.3.3 老年人感知实际能力梯度构建 086 4.4 产品认知能力-需求研究 087 4.4.1 心智模型 088 4.4.2 实验一 信息复杂度能力测试 091 4.4.3 实验二 语义认知能力测试 099 4.5 产品执行能力- 需求研究 105 4.5.1 俯身作业能力舒适度 107 4.5.2 试验一 老年人与青年俯身能力差异 109 4.5.3 试验二 俯身实际能力评估 114 本章小结 123 参考文献 124 第5章 接受沟——科技感与老年人心理接受度之间的鸿沟127 5.1 相关理论基础 128 5.1.1 技术接受模型 129 5.1.2 晶质智力成长 129 5.1.3 日常例程设计 130 5.1.4 家庭成员设计师 133 5.2 融合宁静/ 慢技术的交互设计方法探索 135 5.2.1 宁静- 慢设计桥模型搭建 135 5.2.2 融合宁静/ 慢技术的交互设计方法 136 5.3 设计实践案例 138 5.3.1 用户图形界面优化设计 138 5.3.2 数字产品宁静- 慢设计实践 145 5.3.3 拓展案例——家庭智能托盘设计 152 本章小结 153 参考文献 153 第6章 传播沟——“信息供给”与“接收比例较低”之间的鸿沟155 6.1 相关研究基础 156 6.1.1 圆周生活理论 156 6.1.2 三种信息交流过程模式 158 6.1.3 差序格局之下的主体间信任传递关系 160 6.1.4 当代年轻人的尽孝方式转变 161 6.2 融合扎根理论与技术探针的设计方法探索 164 6.3 乡村老年人“一图一文” 设计案例 165 6.3.1 研究对象 165 6.3.2 数据收集与分析 165 6.3.3 乡村老年人群需求模型构建 171 6.3.4 “一图一文”装置设计 174 6.3.5 参与者与数据收集方法 175 6.3.6 数据分析 177 6.3.7 “一图一文”设计启示 178 本章小结 179 参考文献 180 第7章 乡村智慧养老服务产业升级——从“重技术”到“推场景”181 7.1 乡村养老服务现状 182 7.2 乡村智慧养老 183 7.2.1 智慧养老概念 183 7.2.2 智慧养老产业地图 184 7.2.3 现有乡村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案例 185 7.2.4 乡村智慧养老的发展阶段与政策推动 188 7.3 “ 重技术”到“推场景”服务协同 188 7.3.1 乡村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组成 189 7.3.2 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升级 190 7.4 构建乡村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 196 7.4.1 分场景子系统平台架构和核心功能 197 7.4.2 各类平台系统与APP 展示 198 本章小结 209 后记 210 扫码查看本书附录 附录1 智慧养老产品分类展示 附录2 感知基本特征问卷 附录3 执行基本特征问卷 附录4 用户智能产品背景经验测量 附录5 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所形成的范畴
ISBN:978-7-122-46140-7
语种:汉文
开本:16
出版时间:2024-10-01
装帧:平
页数: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