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总结我国工业园区起源、发展和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其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工业园区绿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系统地阐述了生态工业园区、园区循环化改造、绿色园区、城市矿产园区等当前国内比较普遍的工业园区绿色发展典型模式。从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水循环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能源综合利用、“邻避效应”规避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典型的工业园区绿色发...
本书在总结我国工业园区起源、发展和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其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工业园区绿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系统地阐述了生态工业园区、园区循环化改造、绿色园区、城市矿产园区等当前国内比较普遍的工业园区绿色发展典型模式。从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水循环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能源综合利用、“邻避效应”规避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典型的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案例,提出了几种典型的工业园区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并对我国工业园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提出了展望。 本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技术应用性,可供从事工业园园区模式建设和发展规划等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姚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现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生态工业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区域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理论与实践、固废资源化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1、工业生态学理论与实践;2、生态工业规划设计与管理;3、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核算技术;4、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理论。承担多项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和政策文件的起草工作。完成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在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重点行业重金属产排污强度综合评价体系”中研究构建了污染源排放强度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区域污染源管理发挥了重要决策支撑作用;在生态工业园区标准修订项目中,提出了生态网络指标,加强了生态工业园区内涵的体现。生态工业园区管理中,开发出的多项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技术和标准制定技术,以及绩效评估方法,在生态工业园区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业园区是由政府或企业通过行政化或市场化等手段,以实现某一产业发展为目标而设立的特定区域。全球各国出于管理和研究的需要,对工业园区的界定并不统一,本书研究并阐述的工业园区使用以下定义:以产品制造和能源供给为主要功能,工业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具有法定边界和明确的区域范围,具备统一的区域管理机构或服务机构的工业集聚区,包括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等。 我国的工业园区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发展起来的,通过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政策等建设并完善企业进驻和发展的各种环境,促进产业或企业集聚,最终形成产业集约化程度高、产业特色鲜明、集群优势明显、功能布局完整的发展载体,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空间集聚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重要使命。 截至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工业园区在数量和规模上持续扩大,目前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已达2500余家,80%以上工业企业进入园区,园区经济总量已占全国GDP的60%以上,各类工业园区已经成为现代产业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载体。但突出的环境问题也在工业园区集中体现,工业园区正成为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阵地。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工业园区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势在必行。 本书在总结我国工业园区起源、发展和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其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工业园区绿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系统地阐述了生态工业园区、园区循环化改造、绿色园区、城市矿产园区等当前国内比较普遍的工业园区绿色发展典型模式。从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水循环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能源综合利用、“邻避效应”规避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典型的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案例,提出了几种典型的工业园区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并对我国工业园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提出了展望。本书可供环境管理、工业园区管理、工业行业、城市规划等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工业生态学、环境管理科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进行生态工业研究、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本书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组织编著,由姚扬、乔琦等编著,具体编著分工如下:内容框架设计由姚扬和乔琦完成;第1章由方琳编著;第2章由史菲菲编著;第3章由尹姝编著;第4章由解蕾编著;第5章由袁殷编著;第6章由苑雯编著;全书最后由姚扬统稿并定稿。本书编著过程中受到了段宁院士、欧阳朝斌、刘景洋、王璠、张玥等的指导和协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限于编著者水平和编著时间,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和疏漏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22年10月
第1章 中国工业园区概述 001 1.1 工业园区的概况 002 1.1.1 工业园区的定义 002 1.1.2 工业园区的特征 002 1.2 中国工业园区的类别 003 1.2.1 不同级别的工业园区 003 1.2.2 不同功能属性的工业园区 003 1.2.3 不同主导行业的工业园区 003 1.2.4 不同产品用途的工业园区 004 1.2.5 不同空间分布的工业园区 004 1.2.6 不同管理体制的工业园区 004 1.3 中国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 005 1.3.1 探索起步阶段(1979~1991年) 005 1.3.2 快速发展阶段(1992~2002年) 005 1.3.3 科学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 006 1.4 中国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006 1.4.1 数量及空间分布 006 1.4.2 经济贡献及增速 007 参考文献 007 第2章 新时期工业园区的绿色发展 009 2.1 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的概述 010 2.1.1 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的定义与要点解析 010 2.1.2 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的重大意义 013 2.2 新时期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015 2.2.1 新时期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的机遇 015 2.2.2 新时期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的挑战 017 2.3 环境污染 018 2.3.1 环境事故 018 2.3.2 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环境需求与工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024 2.3.3 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029 参考文献 035 第3章 工业园区绿色发展典型模式 037 3.1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模式 038 3.1.1 生态工业园区概述 038 3.1.2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模式及对比分析 040 3.2 园区循环化改造模式 044 3.2.1 园区循环化改造概述 044 3.2.2 园区循环化改造模式及分析 047 3.3 绿色工业园区模式 051 3.3.1 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概述 051 3.3.2 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模式 055 3.4 城市矿产园区模式 057 3.4.1 城市矿产园区概述 057 3.4.2 城市矿产园区模式分析 061 参考文献 066 第4章 工业园区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067 4.1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案例 068 4.1.1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 068 4.1.2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072 4.1.3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077 4.1.4 连云港徐圩新区 080 4.1.5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083 4.2 水循环利用典型案例 086 4.2.1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 086 4.2.2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088 4.2.3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091 4.2.4 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094 4.2.5 天津滨海高新区 097 4.2.6 连云港徐圩新区 101 4.3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典型案例 103 4.3.1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103 4.3.2 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 105 4.3.3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107 4.3.4 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09 4.3.5 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12 4.3.6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 115 4.3.7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118 4.4 能源综合利用典型案例 120 4.4.1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 120 4.4.2 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27 4.4.3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31 4.4.4 扬州维扬经济开发区 132 4.5 “邻避效应”处理典型案例(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33 4.5.1 区域环境敏感度诊断 134 4.5.2 邻避效应破解对策 135 第5章 工业园区绿色发展评价体系 137 5.1 国际工业园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139 5.2 我国典型的工业园区绿色评价指标体系 141 5.2.1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 142 5.2.2 园区循环化改造评价指标 144 5.2.3 绿色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146 5.2.4 其他类型评价指标体系 148 5.3 工业园区环境友好指数开发 159 5.3.1 环境友好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定义 160 5.3.2 环境友好指数的内涵 161 5.3.3 环境友好指数的评价维度 161 5.3.4 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环境友好指数评价指标 162 参考文献 177 第6章 新时代工业园区绿色发展展望 179 6.1 大数据应用 180 6.1.1 基于大数据的工业园区环境管理与决策 182 6.1.2 基于大数据的监测网络与污染防治 184 6.1.3 5G应用推动工业园区智慧升级 185 6.1.4 工业园区智慧化建设 186 6.1.5 工业园区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189 6.2 全球化发展 192 6.2.1 推动工业园区开放创新发展 192 6.2.2 推进境外工业园区建设 193 6.2.3 大力发展西部工业园区 195 6.3 与自然生态的结合 197 6.3.1 强化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197 6.3.2 落实“三线一单”制度 198 6.3.3 城市工业园区生态空间建设 199 6.4 绿色产业体系构建 200 6.4.1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重点方向 201 6.4.2 打造绿色产业链,建设绿色制造体系 202 6.5 加强金融服务 204 6.5.1 开发性金融支持 205 6.5.2 建设投融资模式 206 参考文献 207 附录 209 附录1 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 210 附录2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名单 299 附录3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2015年12月16日发布) 302 索引 317
ISBN:978-7-122-42840-0
语种:汉文
开本:16
出版时间:2025-01-01
装帧:平
页数: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