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作为经典的传世巨作,于中国医学的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关键的地位,在漫长的两千多年时光里,持续引领着人们的起居安排、日常点滴、养生之道以及疾病预防之方。然而,伴随着语言的不断演化以及知识体系的更迭,对于当今的人们而言,直接钻研《黄帝内经》的原文着实面临诸多困难。 本书分成上下两册,配有轻松有趣的漫画,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为读者解读那深奥晦涩的古籍。上册...
《黄帝内经》作为经典的传世巨作,于中国医学的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关键的地位,在漫长的两千多年时光里,持续引领着人们的起居安排、日常点滴、养生之道以及疾病预防之方。然而,伴随着语言的不断演化以及知识体系的更迭,对于当今的人们而言,直接钻研《黄帝内经》的原文着实面临诸多困难。 本书分成上下两册,配有轻松有趣的漫画,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为读者解读那深奥晦涩的古籍。上册着重于养生方面的内容,下册则把目光投向治疗领域,对精心选取的与大众联系紧密的这两个部分予以深入剖析讲解。每个分册又做了更为精细的分类,把阐述相同内容的原文集合一处。书中全面详尽地阐释了诸如饮食、起居、情志、自然、病因、病机、不同疾病的治疗等30多个养生专题知识。 此外,本书还特别附赠了一本《黄帝内经饮食经》,能够有效地协助读者把所学的知识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里。饮食养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由此踏上对每日健康的关注之路。
“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中国医学的医疗思想和一些医疗手段直到今天仍然是领先于世界的。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就是这些医学思想的集中体现,而它所包含的内容又远远不止这些。《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9卷81篇。《素问》集中了秦汉以前的各家医论,全书阐述了阴阳、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等多方面的医学原理。《灵枢》又称《针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对针灸作较多论述的医学基础理论著作。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和精髓,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对中国医学的发展始终起主导的作用,被称作中医的“圣经”。 《内经》不只是一本医学著作。它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容纳了当时的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学科的科学成就,它是古代中国最灿烂的文化著作之一。 本套图书为《漫画讲透黄帝内经》修订版。此次修订,将图书精心分为上下两册。不仅对部分原有内容予以修订,还额外增添了一本《黄帝内经饮食经》。如此一来,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读者将所学知识巧妙融入自身生活。 本套图书配备了轻松有趣的漫画,以简洁清晰、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解读那原本深奥晦涩的古籍。上册聚焦于养生领域的内容,下册则将关注点转向治疗范畴,精心筛选出与大众紧密相关的关键知识,进行深入剖析与讲解。旨在让读者花费更少的时间,汲取更多的知识。
上册 第一章 天年篇 1 生命基础 2 生命过程 9 生命运动 11 生命的理想状态 15 长寿与早衰的原因 17 养生的大原则 19 第二章 脏腑篇 23 脏腑功能 24 脏腑联系 33 肾气是先天之本 38 第三章 饮食篇 41 谷气为后天之本 42 饮食致病 44 食养原则 51 第四章 起居篇 59 日常劳作的宜忌 60 睡眠与梦 65 第五章 情志篇 75 情志致病的原理与现象 76 如何调养情志 92 第六章 自然篇 95 自然之子 96 时间养生学 108 地理养生学 121 第七章 禀赋篇 125 阴阳五态人 126 阴阳二十五人 133 禀赋与体质强弱、寿夭的关系 145 下册 第一章 《内经》的病因病机论 1 第二章 《内经》的治疗原则 9 治病求本,标本缓急 10 论治宜早,治法各异 16 辨证论治,三因制宜 20 正反逆从,气味方剂 26 第三章 热病治疗篇 35 第四章 咳喘治疗篇 65 第五章 痛证治疗篇 77 总论 78 头痛类 85 心痛类 94 腹痛类 102 腰痛类 105 胁痛类 116 颈项肩背痛类 119 四肢痛类 121 第六章 风证治疗篇 125 第七章 痹证治疗篇 139 第八章 痿证治疗篇 171 第九章 厥证治疗篇 183
2018 © 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46843号-7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0557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副本 | 出版物营业执照副本
ISBN:978-7-122-46412-5
语种:汉文
开本:16
出版时间:2024-11-01
装帧:平
页数:380